[发明专利]废气涡轮驱动复合励磁发电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31550.3 | 申请日: | 2009-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9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义;史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2B41/10 | 分类号: | F02B41/10;F01D15/10;H02K1/22;H02K13/00;H02K2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涡轮 驱动 复合 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气涡轮驱动复合励磁发电机,属于汽车电机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标志,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燃料在汽车发动机汽缸内燃烧所产生总能量的25%~40%转换为有效功,其余60%~75%都损失掉,其中废气带走的能量为25%~35%,废气能量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已公开的发明专利:废气涡轮增压发电机,申请号:02107205.1,由永磁体和线圈绕组构成,方案一:永磁体分别嵌置在压气机叶轮的对称位置上,且其磁极性排列刚好相反,而线圈绕组与永磁体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永磁体和线圈绕组是固定在压气机壳体的内侧;方案二:永磁体嵌置在转子主轴上,而线圈绕组也分别排列在相对称的位置上,永磁体和线圈绕组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线圈绕组则固定在中间壳体上;方案三:永磁体嵌置在压气机叶轮的背部,而线圈绕组固定在中间壳体的相应位置上,永磁体和线圈绕组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该技术方案是将多块永磁体粘接在压气机叶轮上、或者转子主轴上、或者压气机叶轮的背部,由于使用粘接剂粘接永磁体,粘接剂容易老化失效,可靠性差,容易损坏,其使用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结构紧凑,占据空间小,由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节约能源的废气涡轮驱动复合励磁发电机,其技术内容为:
一种废气涡轮驱动复合励磁发电机,包括废气涡轮机、后端盖、前端盖、转子和定子,其中废气涡轮机包括轴、涡轮和涡壳,涡轮安装在涡壳中央,通过螺母固定在轴上,涡壳通过螺栓固定在发电机后端盖上,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电枢绕组,缠绕电枢绕组的定子铁芯压装固定在后端盖和前端盖之间,其特征在于:转子包括永磁转子和电励磁转子,两者共用同一个电枢绕组,产生的磁场在磁路中并联合成;
永磁转子为径向结构,包括非导磁螺钉、极靴、永磁体和转子铁芯,其中转子铁芯压装在轴上,永磁体通过极靴由非导磁螺钉固定在转子铁芯上,转子铁芯的外圆弧面与永磁体的内圆弧面一致,永磁体的外圆弧面与极靴的内圆弧面一致,极靴的外圆弧面与定子铁芯的内圆弧面一致,相邻的永磁体极性相反,即N极S极间隔排列;
电励磁转子为凸极结构,包括凸极转子铁芯和电励磁绕组,其中凸极转子铁芯压装在轴上,电励磁绕组的线圈缠绕在凸极转子铁芯上,按通入直流电后凸极的凸面产生的极性为N极、S极相间隔的规律依次绕线,每个凸极上的匝数相等,电励磁绕组的正负极分别接在滑环上,碳刷与滑环接触,电子调节器的正负极分别接在碳刷上,励磁电流就能够由电子调节器通入电励磁绕组。
其工作原理为:发动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废气通过进气口进入涡轮机带动涡轮旋转,涡轮通过轴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即磁场旋转,电枢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动势,给车辆的用电设备提供电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涡轮机壳体通过螺栓固定在发电机后端盖上,涡轮机的轴与发电机的转子轴为同一条轴,结构紧凑,占据空间小,安装方便,由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直接驱动,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A-A剖面图。
图中:1.螺母;2.轴;3.涡轮;4.涡壳;5.螺栓;6.后端盖;7.非导磁螺钉;8.极靴;9.永磁体;10.转子铁芯;11.定子铁芯;12.电枢绕组;13.凸极转子铁芯;14.电励磁绕组;15.前端盖;16.碳刷;17.滑环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废气涡轮机包括轴2、涡轮3和涡壳4,涡轮3安装在涡壳4中央,通过螺母1固定在轴2上,涡壳4通过螺栓5固定在发电机后端盖6上,定子包括定子铁芯11和电枢绕组12,缠绕电枢绕组12的定子铁芯11压装固定在后端盖6和前端盖15之间,其特征在于:转子包括永磁转子和电励磁转子,两者共用同一个电枢绕组12,产生的磁场在磁路中并联合成;
永磁转子为径向结构,包括非导磁螺钉7、极靴8、永磁体9和转子铁芯10,其中转子铁芯10压装在轴2上,永磁体9通过极靴8由非导磁螺钉7固定在转子铁芯10上,转子铁芯10的外圆弧面与永磁体9的内圆弧面一致,永磁体9的外圆弧面与极靴8的内圆弧面一致,极靴8的外圆弧面与定子铁芯11的内圆弧面一致,相邻的永磁体9极性相反,即N极S极间隔排列;
电励磁转子为凸极结构,包括凸极转子铁芯13和电励磁绕组14,其中凸极转子铁芯13压装在轴2上,电励磁绕组14的线圈缠绕在凸极转子铁芯13上,按通入直流电后凸极的凸面产生的极性为N极、S极相间隔的规律依次绕线,每个凸极上的匝数相等,电励磁绕组14的正负极分别接在滑环17上,碳刷16与滑环17接触,电子调节器的正负极分别接在碳刷16上,励磁电流就能够由电子调节器通入电励磁绕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15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往复活塞式直轴内燃机的动力传递机构
- 下一篇:热转印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