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量法吸附量测试装置及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30195.8 | 申请日: | 2009-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1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昌;张纪鹏;韩艳培;张光;刘瑞璟;李延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7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量 吸附 测试 装置 方法 | ||
1.电量法吸附量测试装置,包括吸附器(14)、蒸发/冷凝器(33)、由水泵和恒温热/冷水浴 及相应管道组成的吸附器加热/冷却回路、由水泵和恒温水浴及相应管道组成的蒸发/冷凝器冷 却水回路、压缩空气吹扫系统、数据采集与加热器控制系统,还包括吸附器与蒸发/冷凝器之 间所设的抽空真空阀和切换真空阀;吸附器与蒸发/冷凝器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吸附器(14) 由吸附器壳体(13)密封吸附器芯组(16)而成,上面设有测量吸附剂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9) 和测量吸附器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17),连接压力传感器和吸附器的连接件同时也是吸附剂 填装和倒出孔,吸附器外侧设有保温层(15);蒸发/冷凝器(33),包括蒸发/冷凝器壳体(1) 及密封在其内的蒸发器内胆(2)、冷却盘管(6)、端子密封件(7,23)、注液管(5)、金属 丝网(26)、电加热器(3)、温度传感器(4);冷却盘管、注液管、端子密封件及蒸发器内胆 均与蒸发器壳体通过密封焊接相连;金属丝网、电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均在蒸发器内胆内, 电加热器固定在蒸发器内胆的底部,金属丝网固定在蒸发器内胆的中下部,温度传感器固定 在金属丝网中上部;蒸发/冷凝器外部设保温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量法吸附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压缩空气吹扫系统,包括空压机、 两个水路截止阀、两个气路截止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量法吸附量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端子密封件,包括绝缘密封材料、 固定密封件、真空密封垫片、活动密封件、紧固密封垫片、紧固螺母、真空封泥和接线端子; 真空密封垫片、活动密封件、紧固密封垫片、紧固螺母均位于固定密封件内,且同心依次排 列,中心位置为接线端子,且接线端子两端均伸出端子密封件;真空密封垫片位于固定密封 件与活动密封件之间,固定密封件与蒸发/冷凝器壳体之间焊接密封,接线端子位于活动密封 件的中心,接线端子之间及其与活动密封件之间由绝缘密封材料填充,紧固密封垫片位于活 动密封件与紧固螺母之间,真空封泥则填充固定密封件内、紧固螺母外空间;紧固螺母的螺 纹为外螺纹,中心通孔;端子密封件设有两个,一个为蒸发/冷凝器内温度传感器的密封件, 另一个为电加热器的密封件。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量法吸附量测试装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吸附剂装填和系统密封:除去压力传感器,把吸附剂通过吸附器与压力传感器之间的 连接件填充到吸附器芯体中,然后装上压力传感器,使装填孔密封,并关闭注液管上的 充注真空阀;
②抽真空:开启数据采集与加热器控制系统,同时启动吸附器加热回路加热吸附剂,当 吸附剂温度上升到一定温度后,开启真空泵,10秒钟后打开抽真空阀和吸附器与蒸发/ 冷凝器之间的切换真空阀,观察数据采集与加热器控制系统所采集的压力传感器的压力 数值,当该数值达到测试标准要求,并且在关闭抽空真空阀后该数值仍能稳定时,抽空 结束,依次关闭抽空真空阀和真空泵;
③充注吸附质:关闭切换真空阀,向注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制冷剂液体,并在漏斗中做 好液面标记,根据吸附试验估算结果,继续向注液漏斗中加入足量制冷剂,然后缓慢打 开充注真空阀,当液面下降到液面标记位置时,关闭充注真空阀;
④制冷剂初始温度调整:开启真空泵,打开抽空真空阀,使得注液管中残留液体汽化, 然后,观察蒸发/冷凝器内液体的温度,如果该温度高于设定值,则需要用真空泵继续 抽真空,如果该温度低于设定值,则需要停止抽真空并打开电加热器,使得该温度等于 设定值后,依次关闭抽空真空阀和真空泵;
⑤吸附:缓慢打开切换真空阀,使得吸附剂开始吸附,然后,启动吸附器冷却回路冷却 吸附剂,并使之维持一定温度,在吸附剂的整个吸附过程中,记录蒸发器内液体温度、 吸附剂温度、吸附器内压力、电加热器的电源电压和电流,当吸附器内压力与吸附剂温 度下对应饱和蒸汽压力相等或非常接近时,吸附过程结束;
⑥吸附量计算:根据数据采集和加热器控制系统测得的电加热器电源电压和电流数据以 及加热时间,计算出吸附过程中的加热量,扣除蒸发器内胆导热散热量后获得有效加热 量,然后再根据制冷剂的汽化潜热,换算出制冷剂的蒸发量,在扣除吸附器内无效蒸汽 的质量后得到吸附剂的实际吸附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3019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