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水体高效孵化黄颡鱼苗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29080.7 | 申请日: | 2009-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0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杨广;刘金兰;孙文君;董少杰;齐红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农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王融生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高效 孵化 鱼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小水体高效孵化黄颡鱼苗的 方法。
背景技术
黄颡鱼为底栖、肉食性鱼类,广泛存在于我国淡水水体,是一种中型优质 经济鱼类。黄颡鱼肉鲜刺少、质细嫩、无鱼腥味、味鲜美,营养价值高,不但 有滋补作用,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历来被视作 高档鱼类,也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
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较慢,上市规格小,所以大规格的鲜活鱼 供不应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黄颡鱼人工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在淡水养殖 池塘中套养黄颡鱼还具有一定的生态作用:能有效消灭野杂鱼,减少对主养鱼 的争氧争食,提高池塘产量和经济效益;黄颡鱼还能吞食寄生在鱼体表的锚头 鳋及水中桡足类幼体,减少鱼病的滋生,为主养鱼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黄颡 鱼能忍耐较低的溶氧环境,易于养殖,因此,人们对黄颡鱼的人工养殖热情不 断高涨,对其种苗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水体高效孵化黄颡鱼苗的方法。本方法根据黄 颡鱼受精卵的生物学特性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依据其对水中溶解氧的需求提 供流动水体,配合其它技术措施形成一套黄颡鱼苗高效孵化方法。可以应用于 黄颡鱼以及其它产粘性卵鱼类受精卵的人工孵化。
本发明的具体内容是:
l、小水体高效孵化黄颡鱼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①调控水源:溶解氧在5mg/L以上,水温在24~27℃;
②提供安静的孵化环境;
③使用合适鱼巢,调整养殖密度,均匀粘附鱼卵;
④控制水体流速,有效排除受精卵代谢产物;
⑤利用消毒药物防治水霉病。
步骤①的具体要求是:水源水质满足淡水养殖水质要求,高位供水池容积 满足孵化盆不间断用水需要,高位供水池采用鼓风机充氧,每平方米设1个充 气头,保持水体溶解氧在5mg/L以上,水温控制在24~27℃。
步骤②的具体要求是:孵化车间在僻静、阴凉处(避光),容器为塑料或玻 璃钢孵化盆,颜色为深灰色,大小在0.04m3/个,水深在15cm;
步骤③的具体要求是:采用圆形网片作鱼巢,网片为80目/厘米2,圆形钢 丝圈定型,直径56cm;鱼巢平置于水面下2cm处;鱼卵密度:20000~30000 尾/盆,鱼卵均匀分布于鱼巢一面;
步骤④的具体要求是:孵化盆中设进排水管,表层进水,底层排水,并有 防逃网罩避免鱼苗顺水逃逸;进水流速为2L/min。
步骤⑤的具体要求是:使用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作消毒剂,每天一次,至 鱼苗孵出,每次用量0.3~0.5ml/m3。
本发明的特点是:
本发明采取多种技术措施,给黄颡鱼卵提供适宜的孵化环境以及科学合理 的操作管理,利用小水体,高效生产健康优质的黄颡鱼苗种,提高孵化率,降 低孵化成本。
本方法根据黄颡鱼卵的生物学特性创造适宜的孵化环境,根据其对溶解氧 的需求提供充足溶氧的水体环境,结合排污等其它技术措施形成一套黄颡鱼卵 人工孵化的方法。调控水质:溶解氧在5mg/L以上,水温在24~27℃;调整鱼 卵密度,提供安静的孵化环境减少孵出的黄颡鱼水花的应激反应,提高鱼苗成 活率;不间断提供流水环境,满足受精卵对水体溶解氧的需求,并排除代谢产 物;定期向水体中泼洒消毒剂杀死病原微生物,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本方法 主要适用于小水体高效孵化黄颡鱼苗。可以应用于黄颡鱼以及其它粘性鱼卵的 人工孵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小水体高效孵化黄颡鱼苗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①控制水源条件:水源水质满足淡水养殖水质要求,高位供水池容积满足 孵化盆不间断用水需要,高位供水池采用鼓风机充氧,每平方米设1个充气头, 保持水体溶解氧在5mg/L以上,水温控制在24~27℃。
②提供安静的孵化环境:孵化车间在僻静、阴凉处(避光),容器为塑料或 玻璃钢孵化盆,颜色为深灰色,大小在0.04m3/个,水深在1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农学院,未经天津农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90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