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223198.9 | 申请日: | 2009-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5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翁肇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5/03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任永武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定位盖合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科技日新月异,电子装置产品已经逐渐成为生活中不可获缺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因此伴随着越来越多辅助设备的开发与应用,于此同时,于电子装置上应用周边商品也成为目前电子装置的新趋势。
因此,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电子装置皆会加装许多外接端口,使电子装置能够连接其它辅助设备使用,而这些连接端口于未连接辅助设备时,一般皆会以盖合装置覆盖于连接端口上,用以防止灰尘或其它污垢的侵入,以避免连接端口因污染而受损坏,而造成连接端口接触不良至使无法读取辅助设备的连接。
然而,目前市面上电子装置的盖合机构,于使用上容易产生松脱,而使盖合装置滑落至无法紧盖的状态。再者,一般的盖合装置皆有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即无法使盖合装置于盖合时能精确覆盖于连接端口上,而更容易因施力过当而造成盖体的损坏与松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可使盖体于盖合时能精确定位且可避免因施力过当而造成盖体的损坏与松脱。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含壳体及盖体。壳体包含开口,且由壳体的内壁往内突出有突出件。盖体枢接于壳体,并可转动地位于盖合位置以盖合开口,或者位于开启位置而非盖合于开口。其中盖体具有延伸部,延伸部朝向壳体内部延伸,当盖体自盖合位置转动至开启位置时,延伸部抵持突出件。
再者,本发明的壳体的内壁还包含第一枢接部,盖体利用第一枢接部枢接于壳体。其中盖体还包含盖合部与第二枢接部,盖合部对应开口以于盖体位于盖合位置时盖合开口,而第二枢接设置于盖合部与延伸部之间,盖体利用第二枢接部枢接于壳体的第一枢接部。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利用其壳体的内壁突出的突出件,使盖体由盖合位置转动至开启位置时能产生定位效果,而使盖体于更精确地覆盖于所需保护的物体上之余,也能避免常用技术使用中,容易因施力过当而造成盖体损坏、松脱,且定位效果不佳的困扰。
附图说明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关技术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及附图,任何熟悉相关技术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特点及优点,其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壳体的剖面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壳体的剖面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盖体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盖体开启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盖体关闭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壳体的剖面图(一),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壳体之剖面图(二),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盖体的立体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盖体开启的侧视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盖体关闭的侧视图。其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揭露的电子装置包含有壳体10及盖体20。
请参阅图1和图2,壳体10具有开口11,开口11可使装设于电子装置30内部的设备外露。但图2中所示壳体10的形状仅为举例,壳体10还可依电子装置30的内部结构,而呈其它的形状。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壳体10的内壁往内突出有突出件12。于一较佳实施例中,突出件12为大致呈方柱的直条状结构,且可为由塑料或其它具有弹性的材料所制成而具有弹性的结构,但其突出件12的外观与材料均不欲以此为限。
此外,如图2所示,突出件12于其一端部的尺寸较大,于较佳实施例中,突出件12可为卡勾。然而,本发明并非以上述实施例为限,突出件12还可为凸出部,利用凸出部的曲面结构,使其突出件12表面更容易作卡合滑动,如图3所示。
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壳体10的内壁还具有第一枢接部13。于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枢接部13的设置位置接近开口11处,但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于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枢接部13为勾状的枢接座,但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
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4所示,盖体20枢接于壳体10,并可转动地位于一盖合位置以盖合开口11,或者位于一开启位置而非盖合于开口11,且盖体20具有延伸部22,延伸部22朝向壳体10内部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231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