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淀粉废渣废液生产液体地膜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217255.2 | 申请日: | 2009-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7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民;沈飞;蔡光泽;陈开陆;袁颖;刘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昌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9K17/52 | 分类号: | C09K17/52;C09K101/00;C09K10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5013***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铃薯 淀粉 废渣 废液 生产 液体 地膜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液为原料生产液体地膜的方法,属农产品深加工废物利用于农用地膜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在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富含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单宁、树脂的废渣和废水,每加工1000kg马铃薯约排放770kg含水废渣,折合干渣150kg,排放废水约1000kg-1500kg,水质COD高达20000-40000mg/L。
目前,马铃薯生产企业都将废渣堆放于厂区周围,除少部分被厂区农户直接用于牲畜饲料外,大部分长期堆放,经自然发酵后产生有机酸、硫化氢、吲哚、甲烷、氨气等混合恶臭气体,污染厂区环境。同时,废渣的长期堆放,占据大量厂区土地,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也造成有机物料的浪费。国内科技人员对废渣综合利用研究主要集中于饲料开发和膳食纤维方向。如黄磊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种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渣的循环利用工艺”(申请专利号200510065866)中,将废渣经脱水、干燥、粉碎、膨化、超微粉碎后制成膳食纤维;褚轩霆申请的发明专利“马铃薯淀粉渣加工颗粒饲料新工艺”(申请专利号200410043798)中,将马铃薯淀粉渣经脱水、干燥、造粒后直接加工成颗粒饲料。但生产实践中,利用马铃薯淀粉废渣直接饲喂牲畜由于易腐败变质和适口性较差而不被农户广泛接收。将马铃薯淀粉渣脱水、干燥、造粒后直接加工成颗粒饲料由于蛋白质含量偏低,脱水、干燥加工成本高不被企业广泛采用,转化阻力大。
马铃薯淀粉生产排放废水由于COD较高,处理困难,国内马铃薯企业采用多种处理方法但效果不佳,如投加化学絮凝剂处理成本高,也只能将COD降至4000mg/L-5000mg/L;采用氧化塘好氧曝气处理,运行费用高,环境干扰大,处理水质效果不理想;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处理,虽能产生沼气循环利用,但处理水COD高于1000mg/L,需配置多级吸附过滤器或曝气池二次处理。
由于废渣中含有大量水分,废液中含有大量有机化合物,单纯的物理、化学、生物法处理成本大,效益不高。本发明针对废渣、废液的上述两种特性,利用其农业可利用有机物料含量高的特点,通过废渣高温糊化后,加入废液溶化调制的成膜剂、稳定合成剂、交联剂、引发剂、杀菌剂、吸热剂等物料处理,将其生产成一种可喷施于土壤表面的保护剂,喷施后在土壤表面形成密闭性保护剂,土壤温度提高,水分蒸发减弱,产生与地膜覆盖相当的效果。若配加除草剂、氮磷钾肥,则有除草、供肥、缓释养分的多重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马铃薯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渣、废液的综合利用研究开发,基于废渣、废液中含有大量水分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通过废渣糊化后添加一定比例的成膜剂、稳定合成剂、交联剂、引发剂、杀菌剂、吸热剂等物料,配制生产为一种可喷施于土壤表面的保护剂,喷施后在土壤表面形成密闭性保护剂,土壤温度提高,水分蒸发减弱,产生与地膜覆盖相当的效果。若配加除草剂、氮磷钾肥,则有除草、供肥、缓释养分的多重效益。研究测定,喷施于土壤表面后,土温提高3-4℃,土壤含水量提高5%-12%,玉米产量提高60-83kg/667m2。
为扩大其生产和使用范围,马铃薯淀粉废渣可用烟叶复烤下脚料粉碎后的烟末、紫茎泽兰粉碎粉末、秸秆粉末等代替。
为实现上述发明,一种马铃薯淀粉废渣废液生产液体地膜的方法其成分、成分质量配比为:
马铃薯淀粉废渣(含水量75%-85%) 50%-75% 马铃薯淀粉废渣为主原料
马铃薯淀粉废液 15%-25% 马铃薯淀粉废液为成膜剂(I)的溶剂
PH调节剂 2%-4% PH调节剂为碳酸氢钠
成膜剂(I) 2%-3% 成膜剂(I)为聚乙烯醇
成膜剂(II) 2%-3% 成膜剂(II)为丙烯酸
稳定合成剂 0.2%-0.4% 稳定合成剂为甲酸钠
交联剂 0.05%-0.1% 交联剂为苯二甲酸(或丁二酸酐等)
引发剂 0.01%-0.05% 引发剂为偶氮二异庚腈(或过硫酸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昌学院,未经西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172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教育管理实训实验台
- 下一篇:网络工作卸载装置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