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共烧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200547.5 申请日: 2009-12-22
公开(公告)号: CN101747059A 公开(公告)日: 2010-06-23
发明(设计)人: 卞建江;孔秋东;汪亮;吴乃贤;景炳青;廖林壑;吴春红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大学
主分类号: C04B35/64 分类号: C04B35/64;C04B35/495
代理公司: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代理人: 顾勇华
地址: 200444***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低温 微波 介质 陶瓷材料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新型低温共烧(LTCC)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属特种陶瓷材料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对微波通讯器材的高度集成化,小型化,高可靠性和低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介质波导的开端存在着完整的磁界面而产生辐射损耗,可使整个波导元件的尺寸进一步缩小。所以只有应用具有良好微波介电性能的介质材料,才能使微波器件的高度集成化,小型化,高可靠性和低成本化成为可能。为此,微波介质材料必须具有(1)高的介电常数;(2)高的品质因数(低的介电损耗);(3)接近零的谐振频率温度系数。 

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现代移动通信经过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个人数字蜂窝系统为代表的第二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更新换代。同时,随着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蓝牙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发展,无线局域网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因此微波技术一方面向着更高频率发展,并拓展频带宽度,充分利用频率资源;另一方面,移动通信和便携式终端正向着小型化、轻量化、集成化、多功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方向发展,这对以微波介质陶瓷为基础的微波电路元器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微波介质陶瓷为制造这些器件的关键材料,其性能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波通信器件与系统的性能与尺寸极限。现在各种微型化、复合化、高频化、片式化、模块化的新型微波介质元器件应运而生,与新型元器件相关的微波介质陶瓷也取得了迅速发展,并朝着高介、高频、低温烧结等方向发展。降低微波介质陶瓷烧结温度有三种方法:(1)选择低烧结材质。(2)制备超细微粉。(3)选择低熔点化合物或共熔物做烧结助剂。本发明选择在AWO4(A=Zn,Ca,Sr)中掺杂一定量的TeO2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AWO4+xwt%TeO2(A=Zn,Ca,Sr;x=2.5,5.0,7.5,10.0)的烧结行为,微波介质性能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低温共烧(LTCC)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低温共烧(LTCC)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化学通式:AWO4+xwt%TeO2,其中A=Zn,Ca,Sr;x=2.5,5.0,7.5,10.0; 

采用分析纯原料,即纯度为99.00wt%的ZnO、纯度为99.50wt%的CaCO3、纯度为99.50wt% 的SrCO3、纯度为99.00wt%的WO3、纯度为99.99wt%的TeO2。 

一种新型低温共烧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是有以下的过程和步骤: 

a.配料:按照上述各化学式,换算出所需各原料的质量,然后准确称量各分析纯原料; 

b.球磨混合:将准确称量的各原料倒入树脂球磨罐内,加入酒精和ZrO2磨球;三者的重量比为:料∶球∶酒精=1∶2∶0.5;球磨24小时,混合均匀后出料,将其在100℃下烘干; 

c.试合成:将少量粉末样品放入氧化铝坩锅中进行试合成,在一定温度下合成2小时,具体合成温度根据组分的不同而而变化。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合成粉末样品的相组成,找出最佳合成温度; 

d.合成:将所有样品放入氧化铝坩锅中,在最佳合成温度下进行合成;合成温度一般为700~850℃; 

e.二次球磨:将合成好的样品用研钵研碎后过80目筛后倒入聚氨酯球磨罐内进行第二次球磨,球磨桶内的物料质量比为,粉料∶球∶无水乙醇=1∶4∶0.5,球磨24小时;混合均匀后出料,将其在100℃下烘干;烘干过80目筛制成均匀的合成粉料; 

f.造粒:在上述合成粉料中加入7wt%浓度为10wt%的聚乙烯醇(PVA)溶液作为聚合剂进行造粒,将合成粉料和聚乙烯醇放入研钵中进行研磨,均匀后过40目筛; 

g.压片:将造好粒的粉料在120MPa下单面压成型为φ10mm×5mm的圆柱; 

h.排胶:将成型后的圆片置于锆板上,在空气中,从室温升至600℃保温2小时,升温速率为5℃/min,进行排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2005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