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屋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98814.X | 申请日: | 2009-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1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黄瑛;黄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瑛 |
| 主分类号: | E04C2/36 | 分类号: | E04C2/36;F03D9/00;F24J3/08;H02N6/00;E04G2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傅戈雁 |
| 地址: | 20005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环保、节能、生态屋的结构,其包括房屋的主体结构、材料、辅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据报载:兰考一个乡村合作社别出心裁从外地引进一种新式房子,他们骄傲地称这种房子为“生态房”。叫“生态房”,是因为盖这种房子不用砖,不用水泥,不用瓦;用的是钢架、竹排和泥巴,所有这些材料均可回收再利用,所以才叫“生态房”。
“生态”是人的生存所离不开的自然环境。“屋”是民居包括的实质环境内容,也是房屋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如空间的属性、组合、规模与配置、构造、结构、材料、环境控制及设备、室内家具等,这是居住空间的物的领域。
实际上,根据土地伦理学,在现有的“生态房”技术中,不乏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而构建的草、木、石、竹、泥巴、秸秆等的结构。又,报导天津市某生态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态房,研究成功以电厂废料粉煤灰作为生产新型建材的主要原料,以水泥作为胶凝剂,以自主研制的高压发泡机和发泡剂产生的空气泡沫作为轻质,保温,隔音的填充材料等等。但这些“生态房”是否符合现代建筑物的坚固性,防火、防震、防蛀、防霉、隔声等的整体要求,新能源的利用或在施工上存在规范性,整体效能及效率等问题。特别,对于贯彻中国“四节一环保”的住宅产业政策以及按国家新的可持续生态住宅建设要求,达到节约资源、循环利用资源、降低长期居住成本、延长住宅寿命的更高标准,从长远的角度提高住宅产品价值的要求都存在不足。
另据,建设部的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建筑能耗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能源消耗构成,在已建成的近400亿平米的建筑中,99%为高能耗建筑,用电高峰期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输出。对此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要求,将太阳能热利用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与此同时,中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将达16-19亿平方米,到2020年,全国预计新增建筑面积约为300亿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 目前,建筑能源消耗已经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7.5%,民用建筑节能潜力巨大。诚如,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论坛”上,业内权威提出:“虽然我国已把建筑节能减排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要求对具备利用可再生能源条件的建筑、建筑单位,选择合适的再生能源用于采暖、照明、热水供应等,但是至今光电或光热应用于建筑普遍存在屋面整体资源空间利用率低和积木式堆砌,未有充分融入与建筑一体化。”
技术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如防火、防震、防蛀、防霉、隔声等的整体要求,新能源的利用或施工上存在规范性,整体效能,及效率等的不足、缺失和提高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方面,提出一种环保、节能、生态屋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一种生态屋,包括屋基、墙基和主体结构及厕所构成,所述的主体结构还包括屋顶、墙体、内隔墙及门、窗户,以及水、电、气、风管路系统。
所述的主体结构由二层或三层构成,其中,一层在地下或半地下。
所述的屋顶、墙体、内隔墙采用高性能轻质蜂窝复合板的墙体材料。
所述的主体结构的轻质蜂窝复合板墙体,包括内外墙体、楼承板、坡顶板等,是一种镶嵌式绿色集成建筑体。具有节能、节材、节地、节水,并且健康环保的功能。
所述的主体结构的东、西两侧的山墙高处,各设置一直径约30厘米的圆形空气对流窗。
目前,国内一些新兴节能建筑通常利用深井采集地源能,掘井费用高,一般居民难以承受。
常识告诉我们,地下土层常年保持着10℃-15℃恒温,本发明的建筑结构充分利用这一地源能,在地下1.5米处埋设导热性能好的PE管道,进行室内和地下空气对流,实现热能交换,冬天室外零下5℃,室内能保持8℃左右,夏天室外35℃,室内能保持28℃左右。这样既省了电费,更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这种地下温差交换技术,源于德国柏林矮层古典建筑。因此,在生态屋中采用该技术,成本会更低。
室内屋梁处,设置一抽取地下冷气,夏天为室内降温的大口径冷风通风管道;在地下1.5米处埋设PE管道。
本发明一种生态屋,所述的屋顶上设置风力发电装置和设置非承压式太阳能热水装置并与室内加热管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瑛,未经黄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988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挤压机模具压紧机构
- 下一篇:一种触摸屏及触摸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