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4-硫代双环[3.1.0]-2-己烯-6-甲酸酯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88322.2 | 申请日: | 2009-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3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争宁;王红利;单凤军;姜岚;苏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333/78 | 分类号: | C07D333/78 |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26 | 代理人: | 高杰 |
| 地址: | 11662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硫代双环 3.1 己烯 甲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丙烷羧酸酯的制备,尤其涉及一种非贵金属催化的温和条件下合成4-硫代 双环[3.1.0]-2-己烯-6-甲酸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谷氨酸受体调控剂(激动剂、拮抗剂)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哺乳动物的大脑皮质皮层锥 体细胞以谷氨酸为兴奋递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脑皮质皮层和离皮层的锥体细胞的神经纤 维混乱和退化导致神经元受损,功能丧失,出现病症;而传导功能过强,则会产生兴奋性毒 性,导致神经元死亡,引起神经退化性疾病。因此,谷氨酸受体调控剂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中有重要功效。
Monn,J.A.;Valli,M.J.;Massey,S.M.;et al.J.Med.Chem.1999,42(6),1027-1040;Moher, E.D.;Monn,J.A.;Pedregal-Tercero,C.(Eli Lilly and Company,USA;Collado,Cano Ivan; Blanco-Urgoiti,Jamie Gonzalo).PCT Int.Appl.(2003),172pp.WO 2003104217 A2 20031218 (CN 101084236)及Massey,S.M.;Monn,J.A.;Valli,M.J.(Eli Lilly and Co.,USA),USP 5688826 (1997)中报道了杂环氨基酸化合物1是代谢型谷氨酸II型受体(mGlu2)的激动剂。在小鼠大 脑皮层中可有效地、立体选择性地取代代谢型谷氨酸II/III型受体拮抗剂与受体的结合;同时 NMDA(N-methyl D-aspartate,N-甲基-D-冬氨酸盐),AMPA(α-amino-3-hydroxy- 5-methylisoxazole-4-propanoic acid,α-氨基-3-羟基-5-甲基异唑-4-丙酸)等受体对杂环氨基酸 化合物1有良好的耐受性,100μM杂环氨基酸化合物1对NMDA,AMPA中离子型谷氨酸 识别位点的结合能力没有影响。杂环氨基酸化合物1通过调节受体的功能,可能用于治疗慢 性及急性神经衰弱疾病如痉挛、麻木、焦虑、抑郁、呕吐等。因而,杂环氨基酸化合物1可 在体外及体内用作探索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功能的探针,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
4-硫代双环[3.1.0]-2-己烯-6-甲酸酯(简称噻吩并环丙烷羧酸酯化合物)2是合成化合物1 的重要中间体。化合物1和2的结构如下:
利用噻吩与重氮乙酸酯的环丙烷化反应是合成化合物2的最简洁的方法之一。反应需在 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对这一反应,早期文献中采用加热或者光照得到环丙烷化产物,但反 应收率低(Steinkopf,W.;Augestad-Jensen,H.Annalen,1922,428,154.)。使用Rh2(OAc)4催化剂 的产率为58-71%(Gillespie,R.J.;Porter,A.E.A.J.Chem.Soc.,Perkin Trans.1,1979,(11), 2624-2628)。最近,Eli Lilly公司采用1mol%的Rh2(OAc)4催化噻吩与重氮乙酸酯的反应、合 成噻吩并环丙烷羧酸酯,70℃反应3h,反应收率为38%。但由于Rh催化剂十分昂贵,导致 生产成本过高。
Cu,Co化合物的价格比Rh催化剂便宜得多,Cu化合物是工业生产中应用重氮化合物进 行环丙烷化反应的首选低成本催化剂。但对噻吩(呋喃)的环丙烷化反应,其选择性极低。 1979年,Porter采用CuCl、CuP(OEt)3I等催化重氮乙酸丁酯与噻吩的环丙烷化反应,使用纯 净的重氮乙酸酯进行反应,环丙烷化合物的产率在10-20%;但采用未经纯化的重氮乙酸酯进 行反应,产率明显降低。
2005年,Prez采用TpxCu(Tpx)homoscorpionate ligand)催化呋喃与重氮乙酸酯的环丙烷 化反应,目标产物的收率为30%左右(Caballero,A.;Daz-Requejo,M.M.;Trofimenko,S.; Belderrain,T.R.;Prez,P.J.J.Org.Chem.,2005,70(15),6101-6104);但对以噻吩为底物的反 应,未见报道。
目前尚无廉价的、适合于大规模合成4-硫代双环[3.1.0]-2-己烯-6-甲酸酯的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83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