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蒙脱土纳米阻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86872.0 | 申请日: | 200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5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马元好;吴金婷;郑夏莲;吴进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固康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K9/02;C08K3/32 |
| 代理公司: | 宜春赣西专利代理事务所 36121 | 代理人: | 朱兵 |
| 地址: | 336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蒙脱土 纳米 阻燃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阻燃复合材料,特别是一种塑料/蒙脱土纳米阻燃复合材 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纳米材料技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发出以来得到了广泛地发展,特别是纳米蒙 脱土作为纳米材料中的一种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塑料、聚酰胺等,使得工程塑料的应用范 围得到拓展,但由于塑料自身特征等原因,其耐热防火性不佳,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均会加入 一定的阻燃剂,这样其材料性能和应用就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目前市场上应用的阻燃剂一般 为溴、磷系,而随着对环保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开发出新型环保型的阻燃材料已是迫在眉 睫,如中国专利号为03106526.0的《尼龙6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是利用 尼龙66、蒙脱土,插层离子交换剂等复合制备出纳米复合材料,其是选用有机胺类如十六烷 基三甲基氯化铵等作为插层剂,这种插层剂熔点偏低,在高温时就会产生异味,而且其仅仅 是使材料的耐热幅有所提高,在其它性能方面没太多优势;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 200510022571.6的《高强阻燃聚合物PA/PP合金》等专利申请,其阻燃插层剂大都使用有机 胺其在高温下易变色,不环保,而且制造使用方法是将纳米蒙脱土和阻燃剂一同置于塑料中 混合均匀后挤塑造粒,或在溶剂中浇注成型,运用该制造方法不能使阻燃剂被纳米片层充分 包夹使得阻燃协同效果降低。
发明内容:本发明就是要提供一种塑料/蒙脱土纳米阻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具有 环保阻燃,高阻隔,耐温更高同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的多功能纳米阻燃复合材料。
本发明塑料/蒙脱土纳米阻燃复合材料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实现的,包括下列重量份组份 组成:塑料80-100、纳米蒙脱土1-8。
所述塑料是PA6或PET或含30%玻纤的PA66;所述的纳米蒙脱土是由如下重量份组份插 层离子交换剂或阳离子交换剂10-50份和蒙脱土100份制备而成,其粒度200-500目。
本发明塑料/蒙脱土纳米阻燃复合材料是由下列重量份组份组成:PA6或PET或含30%玻 纤的PA66 80-100、纳米蒙脱土2-6、改性剂1-20;所述的改性剂为磷氮阻燃剂多聚磷酸铵。
所述的纳米蒙脱土是由下列重量份组份插层离子交换剂20-35份及含量为95-98%的钠基 硅铝酸盐,粒径300-500目,阳离子交换容量为100-150mmol/100g的蒙脱土100份混合制 成。
所述插层离子交换剂为氯化聚磷酸铵盐。
一种制备塑料/蒙脱土纳米阻燃复合材料的方法:
A、制备纳米蒙脱土
I、先制作插层离子交换剂氯化聚磷酸铵盐,将聚磷酸铵盐,充分搅拌形成稳定悬浮液, 控制温度30-90℃;加入Cl-,反应15-30h,控制温度在80-95℃,在上述溶液中加入无机酸 搅拌反应10-15小时,蒸馏,烘干,粉碎,制得氯化聚磷酸铵盐;
II、将蒙脱土充分溶于水中形成悬浮液密封,加热控制温度70-85℃;把(I)步制取的 氯化聚磷酸铵盐溶液缓慢加入并搅拌,控制该温度下反应1-3小时;停止加热冷却至常温, 过滤,用水洗涤至滤液无Cl-,过滤后的物料经真空干燥后粉碎至物料粒径为200-500目,即 为纳米蒙脱土;
B、取(I)步制备的纳米蒙脱土和改性剂在混合机中混合时间0.15-0.5h;
C、加入塑料原料并充分搅拌;控制温度80-200℃;
D、将上述充分混合后的物料在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塑造粒;粒度在40-80目,即制得塑料/ 蒙脱土纳米阻燃复合材料。
所述制备塑料/蒙脱土纳米阻燃复合材料的方法是C步加入塑料PA6、PET、含30%玻纤的 PA66进行充分搅拌时控制其温度分别80-100℃,90-140℃、150-200℃。所述的无机酸为盐 酸或稀硫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固康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固康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868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