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板模块和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79148.5 | 申请日: | 2009-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14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淳一;内野胜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H04N5/225;H04M1/02;G06F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郭定辉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模块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在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发明涉及用于驱动电流驱动型的自发光装置的技 术。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被应用于显示板模块,而本发明的另 一实施例被用于均使用显示板模块的多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下面的描述说明作为典型显示板模块的结构的、采用有源矩阵驱动方法 的有机EL(电致发光)板模块的结构,以及由有机EL板模块执行的典型操 作。
图1是示出用作典型显示板模块1的有机EL板模块的典型系统结构的 说明性块图。如该块图所示,显示板模块1使用像素阵列部件3、信号线驱 动部件5、第一控制线驱动部件7和第二控制线驱动部件9。信号线驱动部件 5、第一控制线驱动部件7和第二控制线驱动部件9中的每一个都是用于驱动 像素阵列部件3的电路。
在像素阵列部件3,每一个像素用作白单元。这些像素布置在屏幕上以 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所规定的分辨率形成二维矩阵,其中该屏幕由像素阵列 部件3形成。
图2是示出作为上述白单元的、包括子像素11的阵列(array)的像素的 配置。在图2的块图中示出的配置的情况中,配置像素作为具有R(红色) 子像素11、G(绿色)子像素11和B(蓝色)子像素11的装置。在像素阵 列部件3上布置的子像素11的数量是M×N×3,此处参考标记N表示在二维 矩阵的每一行上布置的子像素的数量,而参考标记M表示布置用以形成二维 矩阵的这种行的数量。也就是说,整数M表示垂直方向(或Y方向)分辨率, 而整数N表示水平方向(或X方向)分辨率。
图1示出在用于驱动像素阵列部件3的电路与每一个都用作组成像素阵 列部件3的每一个像素的结构的最小单元的子像素11之间的互连接接。
信号线驱动部件5是用于在数据信号线DTL上维持表示像素数据Din的 信号电势Vsig的驱动电路。每一条信号线DTL在垂直方向伸长(或Y方向)。 在由像素阵列部件3形成的屏幕上,3N信号线DTL布置在水平方向上(或 X方向)。
第一控制线驱动部件7是用于驱动写控制信号线WSL,以便逐线顺序控 制用以写信号电势Vsig等到子像素11的操作的驱动电路。在图1的块图中 示出的显示板模块1的情况中,第一控制线驱动部件7逐线顺序执行关于每 一条水平线单元(或二维矩阵的每一行)的操作,以便详细指定用以写信号 电势Vsig和偏置电势Vofs到子像素11的定时。
控制线驱动部件9是用于控制从通过点亮(lighting)控制信号线LSL将 驱动功率供给子像素11的操作到不将驱动功率供给子像素11的操作的切换, 反之亦然。更具体地说,第二控制线驱动部件9在点亮控制信号线LSL上维 持高电平驱动电势Vcc或低电平驱动电势Vss。驱动电势Vcc也被称为发光 电势,而地电势Vss被称为非发光电势。
在图1的块图中所示的显示板模块1的情况中,写控制信号线WSL和各 点亮控制信号线LSL中的每一条都在X方向伸长(或水平方向)。布置3M 条写控制信号线WSL在Y方向上(或垂直方向)。由于同样的原因,也布置 3M条点亮控制信号线LSL在Y方向上(或垂直方向)。
图3是示出子像素11的结构的说明性电路图。如图3的电路图所示,子 像素11使用信号采样晶体管N1、装置驱动晶体管N2、信号保持电容器Cs 和有机EL装置OLED。信号采样晶体管N1、装置驱动晶体管N2均为薄膜 晶体管。信号保持电容器Cs是用于保持由数据信号线DTL供给的灰度信息 的电容器。
装置驱动晶体管N2的两个主电极之一与点亮控制信号线LSL连接,而 装置驱动晶体管N2的另一主电极与有机EL装置OLED的阳极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3的电路图所示出的子像素11的情况中,信号采样 晶体管N1、装置驱动晶体管N2均为N沟道型的薄膜晶体管。图3的电路图 也示出利用虚线绘出的电容器Coled和Csub。装置电容器Coled表示有机EL 装置OLED的电容,而寄生电容器Csub是存在于装置电容器Coled和衬底之 间的寄生电容器。
专利文件1:
日本专利公告第2003-271095号
专利文件2:
日本专利公告第2003-255897号
专利文件3:
日本专利公告第2005-173434号
专利文件4:
日本专利公告第2006-215213号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91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