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潜水式生物过滤净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71450.6 | 申请日: | 2009-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0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俊男 |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C02F3/10;C02F3/30;C02F3/32;C02F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潜水 生物 过滤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潜水式生物过滤净化装置,尤指一种沉置在水面下并具有特定角度软性生物接触滤材及沉降区结构的潜水式生物过滤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生物接触氧化法(Biological Contract Stabilization)应用在污水处理已有多年历史,但是陆上型生物接触氧化法除了无法抵抗低温外,同时因为进水停止而造成生物膜干燥死亡,另外一个缺点是当曝气量不良时,容易产生臭味而造成蚊蝇滋生的困扰,因为如此生物接触氧化法开始发展成潜水式生物接触氧化法(Submerged Biological ContractStabilization),至今该处理方法仍被大量应用。
另外,传统的生物氧化塘(Biological Aerated Lagoon)应用在生活污水的处理上已经有超过百年历史,经过多年来的改良,除了在曝气系统(Aerator)及水体搅拌(Mixing)上施以改进外,并没有太大的突破性发展,生物氧化塘由于没有污泥回流(Sludge recycling)的功能,因此生物污泥(Mix Liquor Suspended Solid,MISS)的浓度最多只能达到500mg/l左右,因此传统生物氧化塘需要很大的用地面积(因为停留时间需达10~30天),另外生物氧化塘的生物污泥(MISS)也会因为四季水温的变化造成沉降性(Settling)不良的情形,导致排放水质中悬浮固体(Suspendedsolid)超标的情形,也因此造成处理效果不显著。
因此,如何发明出一种潜水式生物过滤净化装置,以使污水处理技术达到运行方式简单、节省用电量、过滤效果稳定、污染物去除效率提升及操作弹性大等效果,将是本发明所欲积极公开之处。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憾,发明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的累积经验,进而研发出一种潜水式生物过滤净化装置,以期达到运行方式简单、节省用电量、过滤效果稳定、污染物去除效率提升及操作弹性大等目的。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潜水式生物过滤净化装置,其借着包含有沉降区、过滤区及曝气单元的结构设计,致使该潜水式生物过滤净化装置可以沉置在生物氧化塘中结合应用,进而达到污水处理运行方式简单、节省用电量、过滤效果稳定、污染物去除效率提升及操作弹性大等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潜水式生物过滤净化装置的实施内容包含有:一沉降区,该沉降区为上、下端及两侧镂空的立体空间;一个或一个以上分别结合在该沉降区两侧的过滤区,各该过滤区为完全镂空的立体空间,各该过滤区结合有多数个软性生物接触滤材(Soft contact media);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结合在各该过滤区底部的曝气单元(Bubble aeration unit)。
借此,本发明一种潜水式生物过滤净化装置,可利用该软性生物接触滤材提供生物膜稳定成长,该曝气单元产生气泡引导污水往软性生物接触滤材流动,使生物膜吸附污水的有机物质,再利用软性生物接触滤材的特定角度使污水自然的往沉降区两侧扩散及再循环,借此使净化的水在该沉降区再沉降悬浮固体,达成污水净化功能;而且净化的水可以在该沉降区再沉降悬浮固体,然后排出沉降区,使本发明潜水式生物过滤净化装置达成运行方式简单、节省用电量、过滤效果稳定、污染物去除效率提升及操作弹性大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应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应用状态后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应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沉降区 11...前面挡板
12...后面挡板 13...出水口
14...水管 2....过滤区
21...软性生物接触滤材 3....曝气单元
31...曝气管 32...进气口
33...气泡产生部 4....输气管
5....浮筒 6....刚性杆体
7....缺氧层 8....兼氧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俊男,未经林俊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714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密度脂蛋白样肽磷脂支架("HPPS")纳米颗粒
- 下一篇:固定的带夹持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