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不同类型转移因子的组合物,制备该组合物的方法,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治疗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166673.3 申请日: 2004-09-15
公开(公告)号: CN101669969A 公开(公告)日: 2010-03-17
发明(设计)人: D·里森比;W·J·汉南;F·J·道尔蒂 申请(专利权)人: 4LIFE研究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5/54 分类号: A61K35/54;A61P37/02;A61J3/07;A61K35/20
代理公司: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李 瑛
地址: 美国***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包括 不同类型 转移因子 组合 制备 方法 以及 使用 治疗
【说明书】:

本分案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0480030905.8,申请日为2004年 09月15日,发明名称为“包括不同类型转移因子的组合物,制备该 组合物的方法,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治疗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 案申请。

优先权声明

本申请要求美国专利申请系列号10/663,353之申请日的权益, 该申请于2003年9月15日递交,未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包括转移因子的组合物,更具体地,涉及包括来 自不同类型来源动物的转移因子的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制备包括不 同类型转移因子的组合物的方法以及涉及引发或提高患者免疫系统的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致命的病原体从动物界传到人类。例如,猴子是I型人免疫 缺陷病毒(HIV-I)的来源,该病毒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和猴痘,后者与天花相似;认为居住地面的哺乳动物是埃博拉病毒的 来源;果蝠和猪是Ni pah病毒的来源;Hendra病毒来自马;引起“香 港流感”的病毒源自鸡;以及野生鸟类,尤其是鸭,是许多致命流感 病毒的来源。许多疾病也具有动物储存库。例如,小鼠携带汉坦病毒, 大鼠携带黑鼠疫,以及鹿携带莱姆病。

免疫系统

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是配备用来识别侵入的病原性生物如寄生虫、 细菌、真菌和病毒并保护身体免遭其侵害的。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通 常包括细胞组分和非细胞组分。

免疫系统的细胞组分包括通常所说的“淋巴细胞”或白细胞,其存 在几种类型。成熟免疫系统的细胞组分通常引起对入侵病原体的初次、 非特异性应答,以及参与对病原体的二次、特异性应答。

对病原体感染的初次或初始应答中,称为吞噬细胞的白细胞定位并 攻击入侵病原体。通常,吞噬细胞将内在化,或“吃掉”病原体,然 后消化病原体。此外,白细胞在应答致病感染中生产并分泌化学物质, 预期该化学物质攻击病原体或有助于指导对病原体的攻击。

只有当入侵病原体感染持续逃避初次免疫应答时,才需要对病原体 的特异性、二次免疫应答。因为这种二次免疫应答通常是延迟的,因 此也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哺乳动物,靠其自身,通常直至病原 体感染后约七(7)至约十四(14)天才引发对病原体的二次免疫应答。 二次免疫应答也被称为对特异性病原体的获得性免疫。病原体具有一 种或多种特征蛋白,其称为“抗原”。二次免疫应答中,称为B淋巴 细胞或“B-细胞”和T淋巴细胞或“T-细胞”的白细胞“学习”识别 病原体的一种或多种抗原。B-细胞和T-细胞一起起作用来产生称为 “抗体”的蛋白质,其对于病原体上的一种或多种特定抗原是特异性 的(例如,经构造来结合或“识别”所述抗原)。

T-细胞主要引起对病原体或抗原物质的二次免疫应答或迟发型超 敏反应。存在三种类型的T-细胞:T-辅助细胞、抑制性T-细胞和抗原 特异性T-细胞,后者还称为细胞毒性(意思是“细胞杀伤”)T-淋巴 细胞(CTL)或T-杀伤细胞或天然杀伤(NK)细胞。T-辅助细胞和抑 制性T-细胞,尽管对某些抗原不是特异性的,但是执行调节功能(例 如,通常伴随感染的炎症),该调节功能帮助从感染宿主除去病原体 或抗原物质。

抗体,其只构成免疫系统非细胞组分的一部分,识别特异性抗原并 因此认为是“抗原特异性的”。然后产生的抗体主要帮助白细胞定位 并消除身体中的病原体。通常,一旦白细胞产生针对病原体的抗体, 白细胞及其所有的远祖细胞持续产生抗体。消除感染后,少量与所识 别抗原对应的T-细胞和B-细胞保持于“休眠”状态。当相应的致病物 质或抗原物质再次感染宿主时,“休眠”T-细胞和B-细胞激活并在约 四十八(48)小时内诱导快速的免疫应答。通过如此的应答,免疫系 统引发对病原体的二次免疫应答,认为免疫系统具有对该病原体的“记 忆”。

还知道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较小的蛋白,称为“转移因子”, 作为对感染病原体二次免疫应答的一部分。转移因子是哺乳动物免疫 系统的另一种非细胞组分。认为抗原特异性转移因子结构上与抗体类 似,但是分子大小小得多。抗原特异性转移因子和抗体都包括抗原特 异性位点。此外,转移因子和抗体都包括与其各自效应细胞上受体位 点相互作用的高度保守区域。转移因子和抗体分子中,第三个区域, “衔接物”,连接抗原特异性位点和高度保守区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4LIFE研究有限公司,未经4LIFE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66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