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被-土壤-水域格局优化生态节水技术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62569.7 | 申请日: | 2009-08-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1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峰;崔保山;王强;陈贺;刘新会;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875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植被 土壤 水域 格局 优化 生态 节水 技术 | ||
1.一种在植被供水条件不可人为控制前提下,通过调节植被-水域-土壤格局实现节水效果的生态节水方法,其特征在于:
(1)在植被供水条件不可人为控制前提下,通过调研确定目标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为30~60%,生物量为2.5~4.0kg/m2,并以此为基准,设置覆盖率及生物量的优化目标为覆盖率为40%,生物量为3.2kg/m2;然后调整目标区域的植被-水域-土壤分布的格局,所述格局根据格局优化特征,分为:集中分布式、分散分布式、条带分布式、环状分布式与均匀分布式;
(2)通过收割和补种的作业方式,实现植被-水域-土壤分布的格局优化调整;
(3)通过优化植被-水域-土壤的格局,调整植被蒸腾与水域-土壤蒸发的比率,实现整体蒸散发耗水量的降低,从而实现生态节水的目的,上述植被-水域-土壤分布的格局调整生态节水技术实施后,保证了目标区域植被生理活动与生态功能的基本稳定;
其中,对于需调整为集中分布式格局的情况,在目标区域的中央位置保留面积为总面积40%的区域,将该保留区域中未覆盖植被的部分进行补种作业,目标区域的其余部分进行收割作业,控制总植被覆盖率为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需调整为分散分布式格局的情况,在目标区域四角分别划出4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占总体面积的10%,保留区域中未覆盖植被的部分进行补种作业,目标区域的其余部分进行收割作业,控制植被覆盖率为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需调整为条带分布式格局的情况,沿目标区域的主导风向或垂直于目标区域的主导风向的方向,将目标区域划分为5个等距的条带,以间隔收割的方式,对其中的3个条带进行收割,保留条带中未覆盖植被的部分进行补种作业,控制植被覆盖率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需调整为环状分布式格局的情况,在目标区域四周留出等宽的条带状区域,将所述条带状区域的未覆盖植被的部分进行补种作业,目标区域的其余部分进行收割作业,控制植被覆盖率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需调整为均匀分布式格局的情况,对目标区域进行网格化处理,采用间隔收割的方式对所划定的网格中的植被进行收割作业,然后对保留网格中未覆盖植被的部分进行补种作业,控制植被覆盖率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256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