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凯尔瑞强化瓷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62244.9 | 申请日: | 2009-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7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 发明(设计)人: | 施永义;张占波;索广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永义 |
| 主分类号: | C04B33/00 | 分类号: | C04B3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4469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凯尔瑞 强化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日用陶瓷行业中滑石瓷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凯尔瑞强化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滑石瓷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高档强化瓷之一,最初是应用在工业陶瓷行业上.在七十年代由我国和日本成功应用于日用陶瓷产品上,开辟了日用陶瓷行业中的一个新瓷种.由于其强度高、白度高、透明度好等特点,被世界公认为与高铝瓷、高石英瓷等并列的新型强化瓷。但因其特殊的矿物组成及烧成工艺,阻碍了滑石瓷的技术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主要表观在成型性能差,烧成范围窄和后期老化等关键难题。多年来,许多科技工作者一直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和研究这一新瓷种在日用陶瓷行业上能够充分的应用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凯尔瑞强化瓷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全新的制备工艺步骤可以解决滑石瓷在日用陶瓷应用的技术难题。
为此,本发明解决所述问题的技术问题方案是:一种凯尔瑞强化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A)采用富镁粘土加入泥料中备用,选择抗瓷体老化和结构应力的矿化剂备用;
(B)将备用泥料和矿化剂加入到坯料中;
(C)之后按序进行:配料-球磨-滤泥-练泥-成型-素烧-抛光-施釉-釉烧-烤花-检选-得强化瓷制品。
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凯尔瑞强化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的强化瓷制品是以二次烧成制度完成的成品。
所述步骤(C)中的强化瓷制品是在氧化焰和还原焰两种气氛制度下烧成的成品。
所述步骤(C)中的强化瓷制品是在使用无铅熔块釉裸烧工艺制度下烧成的成品。
所述步骤(C)中的强化瓷制品其白度≥85%,透光度,强度160MPa,热稳定性200-20℃。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突出和显著的技术效果是十分明显的:针对滑石瓷在日用陶瓷行业上应用的技术难题和产品缺陷,本发明涉及的制备方法改变了几千年来生产陶瓷的传统工艺范畴,以此方法能够大规模地采用各种成型方式生产日用陶瓷;
制备方法中应用的富镁粘土具有MgO含量高,属蜂窝状结构的特点,有一定的可塑性。加入坯料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泥料的可塑性和延展性,而且又不破坏瓷胎的晶相组成和产品性能;
合理利用坯料中的MgCaO-Al2O3-SiO2相图组成,选用最佳矿物配方组成,使其在低于共熔温度下提前烧结,有利于扩大烧结范围达40℃左右。
所采用的矿化剂可提高玻璃相的粘度,抑制原顽辉石向斜顽辉石的转化速度,并在工艺上控制颗粒级配和烧成制度避免游离SiO2晶相存在,有效地消除了瓷体老化和结构应力。
由本发明涉及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瓷种可通过大规模生产,产品质量和性能能充分达到高档强化瓷的标准,白度≥85%,透光度,强度160MPa,热稳定性200-20℃。
附图说明
图1是凯尔瑞强化瓷的凯尔瑞强化瓷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在实施本发明涉及的凯尔瑞强化瓷的制备方法时对窑制设备无更多的要求,操作前应当首先进行选、备料的步骤,例如,可采用富镁粘土加入泥料中备用,选择抗瓷体老化和结构应力的矿化剂备用;再将备用泥料和矿化剂加入到坯料中;之后按序进行:配料-球磨-滤泥-练泥-成型-素烧-抛光-施釉-釉烧-烤花-检选-得强化瓷制品的工艺流程。
为得到优质的且产品的规整度和釉面光润度均符合骨质瓷标准的日用陶瓷,同时在本方法中可得以实现的大件产品和阳模浮雕成型工艺,在上述流程中必须对制品实现二次烧成制度;且在在氧化焰和还原焰两种气氛制度下进行烧制;同时应遵循使用无铅熔块釉裸烧工艺的制度;最后检验的标准是所得到的强化瓷制品其白度≥85%,透光度,强度160MPa,热稳定性200-20℃。
由于以上工艺突破了滑石质日用瓷工业化的壁垒,有效地解决了坯料的成型性能,拓宽了烧成范围,杜绝了后期老化等难题,再加上采用了生产高档瓷的工艺路线,使制作凯尔瑞强化瓷的技术和工艺达到并超过了世界公认的高档骨质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永义,未经施永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622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