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讯基站热交换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55759.6 | 申请日: | 2009-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38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郑斌;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以实业(德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F1/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鹏举 |
| 地址: | 31321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 基站 热交换 系统 | ||
1.通讯基站热交换系统,包括由多根细长热管组成的热管束,所述热管的蒸发段(3)与冷凝段(4)分别位于基站舱体(1)的内部和外部,其特征是:在热管的蒸发段(3)的外管壁上沿热管长度方向固设有两个换热薄片(2),换热薄片(2)的边缘与热管蒸发段(3)外管壁相连,在基站舱体(1)的外部设有水箱(5),在水箱(5)内装有水,热管的冷凝段(4)置于水箱内的水面下方,热管的冷凝段(4)垂直于水箱(5)侧面插入到水箱内,且热管冷凝段(4)是沿水箱(5)侧面由上到下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基站热交换系统,其特征是:两个换热薄片(2)是沿热管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于热管蒸发段(3)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讯基站热交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两个换热薄片(2)与热管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个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基站热交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热管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的热管的直径为4mm~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基站热交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换热薄片(2)呈矩形,其厚度为0.1mm~3mm,宽度为3cm~1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基站热交换系统,其特征是:水箱(5)上设有水箱散热装置,所述的水箱散热装置包括有多根热管(7),所述的热管(7)穿过水箱的顶面垂直插设在水箱(5)内,且热管(7)是在水箱(5)的顶面上均匀分布,所述热管(7)的蒸发段(7a)置于水箱(5)内的水中,热管(7)的冷凝段(7b)露出于水箱(5)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讯基站热交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水箱散热装置中热管的蒸发段(7a)为外螺纹管,在热管的冷凝段(7b)的外管壁上设有散热片(8),所述的散热片(8)是沿热管长度方向焊接在热管冷凝段(7b)的外管壁上,散热片(8)上远离热管冷凝段的一端弯折形成副散热片(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讯基站热交换系统,其特征是:在水箱散热装置中热管冷凝段(7b)的左右两侧各对称设有4个散热片(8),每一侧的4个散热片中,与每个散热片相连的副散热片(9)之间相互平行,且两两相邻的副散热片(9)之间的垂直间距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讯基站热交换系统,其特征是:副散热片(9)所处的平面与散热片(8)所处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7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讯基站热交换系统,其特征是:副散热片(9)所处的平面与散热片(8)所处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基站热交换系统,其特征是:水箱(5)还连接有地下水循环装置,所述的地下水循环装置包括进水管(11)、出水管(12)及高压水泵(13),进水管(11)的一端连接水箱(5)底部,另一端通过高压水泵(13)连接地下水,出水管(12)的两端分别连接水箱(5)顶部及地下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基站热交换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水箱(5)连接有水循环散热装置,所述的水循环散热装置包括进水管(11)、出水管(12)、水泵(16)及埋入地下的地下水箱(14),在地下水箱(14)内装有水,进水管(11)的一端连接水箱(5)底部,另一端通过水泵(16)连接地下水箱(14),出水管(12)的两端分别连接水箱(5)顶部、地下水箱(14)。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基站热交换系统,其特征是:水箱(5)还连接有制冷压缩泵(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以实业(德清)有限公司,未经三以实业(德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575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