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鲜蒸柜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54598.9 | 申请日: | 2009-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08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立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立德 |
| 主分类号: | A23L1/01 | 分类号: | A23L1/01;A23L1/325;F22B1/00;F23D14/02;F23Q3/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文忠 |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院士路6***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具体地说是海鲜蒸柜。
背景技术
节能型的热水炉具,其一般结构都是通过水管循环模式实现,如专利号为 ZL00210182.3的中国专利《节能燃气循环热水炉具》(公告号为CN2442131Y)就是此类 设计;包括金属外壳,在外壳的下部有一个托架,在外壳的上部固定有一个中部为套环 状的限位架,在托架上放置有燃气炉盆,在炉盆上放置有上部连接有热水管、下部连接 有回水管的炉胆,炉胆的上部通过限位架固定,在外壳侧壁上对应炉盆位置安装有活动 门。
该设计中的热水能量主要是通过热水管的循环来实现温度的升高,而一般的燃气盘 炉其会产生一些废气,废气内也存在部分的能量,而这部分的能量一般都作排放处理, 所以从能量学讲,该设计还不具备更好的节能效果。在为燃气炉盆点火时,一般通过手 动向燃气炉盆送入明火来点燃,操作麻烦还容易灼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点火方便、 受热面积大、能量综合利用率高及废气能量也能充分回收的海鲜蒸柜。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海鲜蒸柜,包括蒸柜壳体、设置在 蒸柜壳体上的进水管、放水管和蒸汽出口。在蒸柜壳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中空的加热胆, 在加热胆的下方设置有与加热胆连通的加热室,加热室内固定有燃气加热装置;所述的 加热胆与蒸柜壳体之间以及加热室与蒸柜壳体之间构成密封的贮液腔,在贮液腔内设置 有至少一根环绕加热胆的排烟通道,排烟通道的一端与加热胆连通,另一端与蒸柜壳体 外部连通。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燃气加热装置包括炉头、设置在炉头上部的带燃气孔的炉盘、通过贮液腔连 接炉头的混合燃气管和设置在混合燃气管内的点火针,所述点火针的尖端穿过炉盘的燃 气孔,并与炉盘壁间隔设置。
上述的排烟通道与加热胆的连接口、加热室与加热胆的连接口分别位于加热胆底部 两侧。
上述的排烟通道截面为矩形或椭圆形。
上述的加热胆内设置有竖直方向的至少一根加热管,加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贮液腔连 通。
上述的加热管数量至少有两排,每排至少有二根。
上述的点火针由电极和陶瓷套组成,电极上端穿出陶瓷套部分构成放电尖端,放电 尖端高于炉盘表面,并与炉盘壁间隔设置;放电尖端为圆锥形或弯曲的弧形。
上述的点火针还可以是包括阴极尖端、阳极尖端和陶瓷套,阴极尖端和阳极尖端相 间隔设置且高于炉盘的表面。
上述的炉盘下方还设置有至少一块带燃气孔的筛板。
上述的点火针下端穿出混合燃气管,并与点火开关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海鲜蒸柜内设置加热室,通过燃气直接加热贮液腔。加 热室内多余的热气散发到加热胆内后,再次被贮液腔及加热管内的液体吸收热量,剩余 的热气经排烟通道在贮液腔内循环一周后排出。加热室、加热胆和排烟通道的设置大大 提高了热量的吸收效率。在混合燃气管内设置点火针,点火针上部尖端穿过炉盘的燃气 孔,并与炉盘壁间隔设置,下端穿出混合燃气管,并与点火开关电连接。通过控制点火 开关,可方便地为封闭的加热室内的炉头点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燃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蒸柜壳体1、蒸汽出口1a、进水管2、放水管3、加热腔4、加 热管4a、加热室5、贮液腔6、排烟通道7、炉头8、炉盘9、混合燃气管10、点火针 11、电极11a、阴极尖端11c、阳极尖端11d、筛板12、观察孔13。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海鲜蒸柜,包括蒸柜壳体1、设置在蒸柜壳体1上的进水管2、放水管3 和蒸汽出口1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立德,未经陈立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45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