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备有计量伺服阀的内燃机用燃料喷射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50953.5 | 申请日: | 2009-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4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 发明(设计)人: | 马里奥·里科;拉法埃莱·里科;塞尔焦·斯图基;奥诺弗里奥·德·米凯莱 | 申请(专利权)人: | 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47/02 | 分类号: | F02M47/02;F02M6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 |
| 地址: | 意大利奥***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配备 计量 伺服 内燃机 燃料 喷射器 | ||
1.一种内燃机用燃料喷射器(1),所述喷射器端部具有喷嘴以将燃料 喷射到相关联的发动机汽缸中,该喷射器包括:
中空喷射器主体(2),该中空喷射器主体(2)沿着轴线(3)方向延伸;
计量伺服阀(5),该计量伺服阀被容纳在所述喷射器主体(2)中并包 括:
a)电致动器(15);
b)控制腔(26),该控制腔(26)与燃料入口(4)连通并与燃料排放通道 (42)连通;所述控制腔(26)内的压力控制所述喷嘴的打开/关闭;
c)闸门(47),该闸门响应于所述电致动器(15)的动作而在所述排放 通道(42)的出口关闭时的关闭位置与所述排放通道(42)打开时的打开位置 之间轴向地运动,以改变所述控制腔(26)内的压力;
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通道(42)包括至少两个节流部(53,44),所述两 个节流部具有校准通路段并且彼此串联布置,以引起所述排放通道(42) 打开时的对应压降,并且考虑从所述控制腔(26)流入所述排放通道(42)的 流动方向,所述节流部中的第一个(53)所关联的压降比后续节流部(44)所 关联的压降要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通道(42) 相对于所述喷射器主体处于固定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部(53,44) 由彼此不同的各个主体(54,7)来限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中的一个 被容纳在所述主体中的另一个(7)之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中的一个 由通过过盈配合而与所述主体中的另一个(7)结合的插入件(54)来限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54)沿 着所述轴线(3)方向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中的一个 由被布置成与所述主体中的另一个(7;76)轴向接触的板(56;33b)来限 定,从而在一侧将所述控制腔(26)轴向界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中的一个 是在径向上界定所述控制腔(26)的阀主体(7;75;8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器包括引 导件(38),该引导件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喷射器主体(2)的固定位置处,并具 有用于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引导所述闸门的侧表面(39);所述排放 通道(42)在所述侧表面(39)上的某一位置限定了一开口,从而使得当所述 闸门处于其关闭位置时由于燃料而导致的轴向合力大致为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由轴 向杆(38)限定,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由套筒(18)限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考虑到流体从所 述控制腔(26)流出到所述排放通道(42)中的方向,在所述引导件(38)中形 成所述节流部(53)的末段。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器包括 阀主体(7),该阀主体在径向上界定所述控制腔(26),并被形成为具有所述 引导件(38)的单个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器包括 阀主体(75;80),该阀主体在径向上界定所述控制腔(26)并限定所述节流部 中的一个,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38)构成了与所述阀主体(75; 80)不同的部件(76;78)的一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76)和 所述阀主体(80)被设置为在轴向彼此抵靠,并且具有各自的轴向通路 (43,83),所述轴向通路(43,83)构成了所述排放通道(42)的一部分并彼此永 久地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未经C.R.F.阿西安尼顾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5095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