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级变速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49676.6 | 申请日: | 2009-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2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解生 |
| 主分类号: | F16H3/44 | 分类号: | F16H3/44;F16H5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52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的车、船等人驾驶的行驶机器行驶分级变速的有级变速器。
背景技术
前面有一申请号为2008100887039的发明专利申请,采用以一个b轮缘体、在一个H构件的输入输出两侧端面分别置单排式a、H、G、b四构件2K-H机构单元作为能生成最多传动比的一级分置两单元机构,从而将这能构成多种传动比的四构件机构单元形成自成变速单元来作为系统变速机构的变速单元,并综合地从(ch1)、(ch2)、(ch3)、(ch4)、(ch5)五个方面采取措施,使自成变速单元作为系统变速机构中唯一的变速和动力传动的单元形式;措施(ch1)是在2K-H形态下一中心轴轴线上,在一个H构件上置两个单元或一个单元、由一输入离合主动体(20)与输入轴形成棱柱副联接对一个级中可能的多个主动点进行分别的离与合、以及这种由(20)同输入轴的联接和可多点分别离合的方式进行二级组合联接;措施2是构成自成变速单元,是将单元传动方式变换的结构均置在本单元的a、b、H构件上,作固定轮的制动和主动输入的离合接合都采用具有刚性件直接接触的特性,即:将作行星主动轮件的a、b、H构件上的输入接合/非接合的结构设计在本体非啮合工作面基体上或从基体上延伸由(20)上的对应结构进行离与合,将作固定轮件的制动变换结构也制在构件的非啮合工作面的基体上或从基体上延伸由支力于箱体的制动对应件直接接触制动,使能生成一个传动比的变速单元就在一机构单元中形成;措施(ch3)是,以二个一级分置两单元机构构成的系统变速机构为能生成最多传动比的系统机构模式,配置不同的多传动比类型系列系统机构,由调制单元工作的方式和增减某整个单元来实现;措施(ch4)是,用一变换机构(04),(04)其中有一个到位主导体(05),(05)上的结构通过刚性件联接着对应于行星传动固定/非固定结构的刚性件和拨动(20)的刚性件,(05)的每一次运动都使应作变速工作的单元固定件得以直接接触制动、输入得于直接接触耦合;措施(ch5)是,在系统需要置倒挡时,以一倒转双联轮(J1)置于宜作倒转轮系初输入一单元机构H构件平面上,平面位置处其大轮能够与a轮啮合、小轮与G轮啮合、轴向位置处a轮在转动时与G轮完全脱离的位置上,且能够被拨动移动。
本发明要在上个申请的主体条件下增加生成方式。方式能生成小于1的传动比,同样有很重要的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在上个发明申请的基础上,提出增加方式的方案,其方案是:
用处于H构件输入侧的机构单元,将H构件的中心轴承套件向输入侧延伸至超出本单元a轮的轴承套体,使本单元a轮处在延伸的套体以内上,在H构件的延伸套体末端置端向施力离合的结构,在a轮体上置一径向施力固定的结构点(9A)。在b轮缘体输出侧末端形成输出结构。其工作方式是:H构件由延伸套体上的离合结构输入离合主动体(20)接合,a轮(9A)被固定、b轮缘体作从动。
在一机构单元上同时作方式和方式的方法是:除H构件的中心套体向输入侧延伸超出a轮置离合的结构点外,a轮上同时有径向施力作固定的结构点(9A)和端向施力离合的结构点。b轮缘体末端已制有端向施力离合结构(12A)。在H构件输出部方向,H构件输出部要在b轮缘体末端离合结构点以外制有端向施力离合结构点(12B),还在顺方向的中心轴上置一个输出离合主动体(20A)。该离合主动体上有两个离合结构点(13A)、(13B),主动体本身棱柱副联接下级机构可进行移动,其工作方式是:作方式,a轮与离合主动体(20)接合,b轮缘体被制动,输出离合主动体(20A)上的(13B)同H体输出部上的离合结构(12B)接合;作方式,H构件向输入侧延伸的轴承套体上的离合结构同离合主动体(20)接合,a轮被固定,输出离合主动体(20A)换成(13A)同b轮缘体末端离合结构(12A)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解生,未经陈解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96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