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纶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皮芯纤维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44632.4 | 申请日: | 2009-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0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 发明(设计)人: | 高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鹰翔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8/14 | 分类号: | D01F8/14;D01F8/16;D01F1/07;D01F1/10;D01D5/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228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皮芯 纤维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组分纤维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氨纶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皮芯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型纤维材料层出不穷,新型纤维材料的性能有别于传统的纤维材料,新型纤维材料包括高性能纤维、高功能纤维和高感性纤维。新型纤维材料通常应用于制作尖端复合材料、产业用纺织品、特种防护用纺织品等,在手感、风格、触觉、质感以及成品外观方面有特殊贡献使最终产品的服用性能,或有独特风格,或优于天然纤维,或实现了特殊服用功能。
在人们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的今天,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等)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可降解纤维的种类日益繁多,其应用涉及到医用、服用、渔业、建筑、卫生、装饰、工业处理等诸多领域。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作为可降解高分子,熔点在115℃,力学性能好,具有加工应用的可能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合成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分子量较低,颜色发黄,多应用在塑料领域,在纺织领域里聚丁二酸丁二醇的应用还很少见到。
发明内容
为了开发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在纺织领域的应用,选择氨纶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纺,得到改性可降解聚酯纤维。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纶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皮芯纤维的制备方法,通过聚合得到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与氯纶共同纺丝,制得皮芯型双组份纤维,其中皮层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芯层为氯纶,皮层完全包裹芯层,皮层重量占纤维总重量的20~60%,成品纤维线密度范围为150~300dtex。
聚丁二酸丁二酸酯的制备:原料为丁二醇与丁二酸,添加摩尔比为1.10~1.15,催化剂为甲基苯磺酸和钛酸四丁酯,聚酯的合成主要有酯化和缩聚两步完成,连续聚合工艺中酯化反应通过常压和减压两个酯化釜完成,缩聚反应通过预缩聚和终缩聚两釜完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在合成中要加入催化剂、消光剂、稳定剂、增效剂和阻燃剂。添加量为丁二醇摩尔量的多少,催化剂和聚合原料一起进入酯化反应,消光剂、稳定剂、增效剂和阻燃剂则在缩聚反应的最后阶段加入。
催化剂 甲基苯磺酸 200×10-6,
催化剂 钛酸四丁酯 400×10-6,
消光剂 二氧化硅 3~5‰,
稳定剂 磷酸三甲酯 5~8‰,
阻燃剂 溴代碳酸酯类 5~8‰,
增效剂 锑酸钠 1~3‰,
制得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特性黏度为1.3~1.5dl/g。熔点115℃,端羧基≤30mmol/kg,色相L值≥85,水分≤0.10%。
在制备皮芯型纤维时,氨纶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自酯分别熔融,在挤出前的最后时刻两种聚酯熔体进入纺丝箱,通过调节纺丝箱中的分隔元件和喷丝板,可以得到聚丁二酸丁二醇酯所占质量比为20~30%、40~50%、50~60%等不同类型的皮芯型纤维。
双组份熔体初纺成丝后依次经过一道拉伸、热定型、二道拉伸、卷曲、热定型、切断工序制的。熔体纺丝的拉伸温度为200℃,纺丝速度为800~1800m/min,一道拉伸的牵伸比为2.5~3.5,拉伸温度为100℃,热定型温度在90~100℃;二道拉伸的牵伸比为1.15~1.50,拉伸温度为90℃,卷曲温度为70~80℃,再经过热定型使纤维温度达到55℃以下,切断。
皮芯纤维的性能:
密度(dtex) 150~300
吸湿率(%) 3.0~4.0
回弹率(%) 20~30
断裂强度(CN/dtex) 30~40
断裂伸长率(%) 30~60
本发明的进步意义在于:
利用与氨纶制备皮芯型纤维,纤维具有高弹性、柔软、轻质性能,扩展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氨纶与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皮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聚合得到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与氯纶共同纺丝,制得皮芯型双组份纤维,其中皮层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芯层为氯纶,皮层完全包裹芯层。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鹰翔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鹰翔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446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封出料机
- 下一篇:一种区分单链和双链核苷酸的荧光检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