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阴极射线管显像管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35815.X | 申请日: | 2009-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0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 发明(设计)人: | 赵邙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1/00 | 分类号: | G09G1/00;H01J31/12 |
| 代理公司: | 信息产业部电子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梁 军 |
| 地址: | 51805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阴极射线管 显像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视及其它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阴极射线管显像管。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电视的制式标准是隔行扫描,其缺陷是存在行间闪烁问题,如PAL制式的帧频是25Hz,这就造成了屏幕上相邻行间有25Hz的闪烁,使人们观看极不舒服,且降低了图像清晰度。
现有解决这种隔行闪烁缺陷的办法是提高行扫描频率,将行扫描频率以提高一倍,如原PAL制式的行频是15625Hz,提高后的行频则是31250Hz,同时必须将图像信号的行频也需高一倍,这样提高行频后的行扫描频率才能和图像信号保持同步,此时可以进行逐行扫描(当然此时的场频50Hz等于帧频),消除原有的行间闪烁。
但上述方法的缺点是行扫描电路比原有的电路复杂,同时图像信号的处理极为复杂,繁琐,电路成本增加很多;由于信号被过多的处理,即将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后,再将数字信号变为模拟信号等等,这样势必造成且图像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阴极射线管显像管,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隔行扫描电视机的行间闪烁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阴极射线管显示管,至少包括:玻璃真空管及封装在玻璃真空管径内的两组电子枪,
所述两组电子枪,第一组电子枪的阴极k1和第二组电子枪的阴极K2分别独立,第一栅极G1、第二栅极G2、第三栅极G3和第四栅极G4为第一组电子枪和第二组电子枪公用;并且,所述第一组电子枪和第二组电子枪形成预定角度,其阴极K1和K2经过驱动电路驱动后发射出的两组电子束打在阴极射线管屏幕上的相邻两行。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三通道延迟线电路、两组红绿蓝视频放大处理电路,
普通行频的红、绿、蓝图像信号分为两路,一路直接到一组红绿蓝视频放大电路去推动第一组电子枪的阴极K1;另一路经三通道延迟线电路线延迟后得到的红、绿、蓝图像信号到另一组红绿蓝视频放大电路去推动第二组电子枪的阴极K2。
其中,所述电子枪为三枪三束电子枪或单枪三束电子枪。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隔行扫描电视机的行间闪烁问题,其扫描效果与逐行扫描电视一样,但图像效果远远好于目前的逐行扫描电视机,并且在原电路的基础上增加很少成本,功能指标可靠、方便、简单、实用。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的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阴极射线管显像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阴极射线管显像管的图像信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先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为了清楚和简化目的,当其可能使本发明的主题模糊不清时,将省略本文所描述的器件中已知功能和结构的详细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CRT显像管的结构示意图,至少包括:玻璃真空管及封装在玻璃真空管径内的两组电子枪-第一组电子枪和第二组电子枪,两组电子枪在结构上相同,只是两组电子枪形成一个很小的夹角,夹角的大小可以保证两组电子束(electronic beam)刚好打在CRT屏幕(screen)的相邻两行,所述夹角的大小可以由现有技术人员经过几何计算得出;两组电子枪封在一个玻璃真空管径内,第一组电子枪的阴极K1和第二组电子枪的阴极K2分别是独立结构,两组电子枪的G1(第一栅极)、G2(第二栅极,也称加速极)、G3(第三栅极,也称聚焦极)、G4(第四栅极,也称阳极)公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58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