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含自然固化剂的紫外固化剂的图形电极结合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34294.6 | 申请日: | 2009-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77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基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3/488 | 分类号: | H01L23/488;H01L21/48;G02F1/1343;H01J17/49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秦晨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自然 固化剂 紫外 图形 电极 结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紫外线及包含自然固化剂的紫外固化剂的图形 电极的结合结构以及结合图形电极的方法。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使 用紫外线及包含自然固化剂的紫外固化剂的图形电极的结合结构以 及以图形电极之间显著增强的结合力来结合图形电极的方法,其中该 图形电极之间显著增强的结合力通过使用紫外(UV)线以及包含自 然固化剂的紫外固化剂来结合用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或液晶 显示器(LCD)的玻璃面板的图形电极以及形成于柔性印制电路板 (FPC)上用于外部连接的图形电极来获得。
背景技术
最近,PDP或LCD的使用在计算机显示器或TV领域急剧增加。 在制造这种PDP或LCD时,需要将分别形成于前玻璃基板及后玻璃 基板上的前图形电极及后图形电极(以下称为“基板图形电极”),以 及FPC的图形电极形成于其上的带自动结合(TAB)(在LCD的情 况下)或者带载体封装(TCP)(在PDP的情况下)(以下,TAB 及TCP将被共同称为“电极膜”)联结到前图形电极终端及后图形电 极终端以便控制基板图形电极,其中FPC具有驱动集成电路(驱动 IC)或者起着没有驱动IC的引线的作用。虽然术语TAB典型意思是 指自动结合带的处理过程或者是指FPC的图形电极形成其上的带本 身,但是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TAB表示上述两种意思。
作为一种将PDP或LCD的多个基板图形电极联结到形成于电极 膜上的图形电极(以下,称为“TAB电极”)的现有技术方法,各向异 性导电膜(ACF)热压力结合设备已经被广泛使用,该ACF热压力 结合设备使多个基板图形电极与在多个TAB电极之间具有导电球的 ACF预先结合;使多个基板图形电极与多个TAB电极对齐;以及在 使用加热器加热的同时挤压基板图形电极和TAB电极。在此,基板 图形电极以及TAB电极两者都将被共同称为“图形电极”。
但是,在使用这种ACF热压力结合设备的现有技术的情况下, 存在以下问题:1)难以实现精细间距,因为在使用热压力方法的情 况下固化时间是不稳定的,以致产生了基板图形电极与TAB电极之 间的位置测定偏差以及由不同材料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引起的位 置测定偏差,并且最终引起内应力以及对电极接触部分的相应破坏, 2)当图1中所示出的导电球引起在基板图形电极与TAB电极之间的 导致短路的ACF电势现象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不良情况,3)在使用 ACF热压力结合设备的情况下,成本效率显著较低,因为不仅ACF 本身是价格非常高的材料而且必须使用整体结合方法,这需要包括不 需要结合的在基板图形电极与TAB电极之间的真空部分的整体结合, 4)增加了成本,因为为了进行热压力过程而分别需要使用加热设备, 例如热棒(hot bar)或热块(heat block)等,以及由于加热及冷却 处理所增加的时间而同样增加了生产节拍时间(tact time),以及5) 需要许多包括ACF粘合处理和压力处理的结合处理以及大量点位 (station),以及用于进行这种结合处理的工具价格明显较高使得处 理工具的价格增加了并且由于大量点位的使用而引起了空间效率不 足。
在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使用ACF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的另一种现 有技术中,使用紫外固化剂及紫外线将多个基板图形电极与多个TAB 电极结合的结合方法以及由这种结合方法所获得的使用紫外线的图 形电极的结合结构。这样的另一种现有技术得到了更详细地描述,例 如,在第693193号韩国专利(以下称为“193专利”)中,该专利由发 明的申请人在2005年12月3日申请,韩国专利申请编号 2005-01050258,名称为“使用紫外线的图形电极的结合结构以及结合 该图形电极的方法”,并且在2007年3月5日登记。193专利的公开 内容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图2a用示意图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使用紫外固化剂及紫外线的 结合结构的实施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纳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342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