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清肝胆毒素用组合物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119862.5 | 申请日: | 2009-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30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 发明(设计)人: | 赵险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险峰 |
| 主分类号: | A61K38/48 | 分类号: | A61K38/48;A61K36/899;A61K36/8998;A61K36/82;A61K36/74;A61P1/16;A23L1/29;A61K31/047;A61K31/194;A61K31/20;A61K31/201;A61K31/202;A61K31/58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42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肝胆 毒素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然疗法或保健用品的食品和饮品组合物,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清除肝胆毒素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活动和工业化程度的日益增加,人类日常所接触的毒素越来越多,该毒素主要来源包括:空气,如(汽车废气、工厂排放毒害气体;水源,如工业污水、家庭污水等受污染水体;食品,诸如各种食物添加剂、防腐剂、色素等;肉类家禽,由于喂服大量(抗生素、生长激素,以及可能携带的各类病菌;五谷蔬果,如通过基因改造、农药残留携带;化学药物,如石油副产品、重金属等;家庭用品,包括美容洗涤用品、衣物、染发剂;工业化学品,如家具、建材、油漆、地毯、溶剂等;以及紫外线、计算机、手机、电子产品的电磁波辐射。
人体在接触上述有毒物质后,其主要去向为人体的大肠、肝脏和胆囊、肾脏和膀胱、肺脏和呼吸系统、淋巴系统、皮肤和毛发、鼻子分泌黏液以及口腔分泌唾液。肝脏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糖的分解、贮存糖原;解毒、分泌胆汁;吞噬、防御机能、制造凝血因子;调节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产生热量等。在胚胎时期肝脏还有造血功能。参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荷尔蒙的代谢和荷尔蒙合成、血浆蛋白与凝血要素的制造和形成、血液的循环、血量的调整、抗体的产生,胆汁及酵素的生成,肝细胞除储存并供应人体的基本物质,并利用储存在肝脏丰富的维他命,将骨髓内不成熟的红血球发育完成。人类大肠内的腐败物(主要是蛋白质类食物)以及由肠内有害菌作用所产生的毒物,首先进入肝脏,经过肝脏的解毒作用而使其失去毒性。当肝细胞遇有损害时,解毒能力就会下降,所以肝脏是维持生命健康和新陈代谢的中枢器官。胆囊位于人体右上腹,肝脏的下缘,附着在肝脏的胆囊窝里,借助胆囊管与胆总管相通。胆囊的作用包括:充盈、储存作用、胆囊的浓缩胆汁和吸收的作用、胆囊的分泌功能、调节胆道压力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利用肝胆自身的生理节律,使胆汁蓄积以增加胆汁排放的压力并促使胆囊有力收缩,从而清出肝胆中的代谢废弃物的清肝胆毒素用组合物。其A组合物可配合肠道排毒产品清除肠道宿便,在清除肠道毒素、垃圾的同时快速调整肠道的菌群平衡、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建立肠道屏障,阻止肠道对有害物质的过度吸收。B组合物可促进胆汁分泌和激发胆囊收缩,软化结石,同时强化肝脏代谢,就能使肝胆代谢废弃物顺利排入肠道。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清肝胆毒素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服用的A组合物和B组合物,所述A组合物包括如下原料组成:
咖啡豆提取物、东洋参提取物、水苏糖、棕榈酸、亚油酸、小麦草提取物、果酸、果胶、凤梨酵素和葡萄籽提取物;
所述B组合物包括如下原料组成:
咖啡豆提取物、东洋参提取物、亚麻酸、卵磷脂、亚油酸、水苏提取物、果酸和果胶。
具体地讲,所述A组合物中所述原料的重量组成配比为:
咖啡豆提取物 18~31.5份; 东洋参提取物 18~31.5份;
水苏糖 5~8份; 棕榈酸 5~8份;
亚油酸 5~8份; 小麦草提取物 10~20份;
果酸 3~5份; 果胶 3~5份;
凤梨酵素 3~5份; 葡萄籽提取物 3~5份;
所述B组合物中所述原料的重量组成配比为:
咖啡豆提取物 19~27份; 东洋参提取物 19~27份;
亚麻酸 15~18份; 卵磷脂 5~8份;
亚油酸 15~18份; 水苏提取物 5~8份;
果酸 3~5份; 果胶 3~5份。
一实施例中,所述A组合物中所述的小麦草提取物、凤梨酵素和葡萄籽提取物可用白黎芦醇、苜蓿提取物和蓝莓提取物代替。
具体地讲,所述A组合物的各原料的重量组成配比为:
咖啡豆提取物 18~31.5份; 东洋参提取物 18~31.5份;
水苏糖 5~8份; 棕榈酸 5~8份;
亚油酸 5~8份; 苜蓿提取物 10~20份;
果酸 3~5份; 果胶 3~5份;
白黎芦醇 3~5份; 蓝莓提取物 3~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险峰,未经赵险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198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价重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 下一篇:哈萨克骨骼软化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