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凝汽器铜管清洗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02685.X | 申请日: | 2009-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8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 发明(设计)人: | 吴选文;唐文志;柳忠祥;莫义良;李支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G9/00 | 分类号: | F28G9/00;C23G1/10;C23G1/04;C23G1/06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安宁 |
| 地址: | 550002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汽器 铜管 清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热管道的清洗,进一步来说,涉及凝汽器铜管清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凝汽器铜管的清洗方法一般在循环水系统进行化学处理,加药点都是设在循环水池。凝汽器铜管入口端温度低,容易腐蚀铜管、出口端温度高易积垢。循环水进行化学处理时都以保证铜管不被腐蚀为出发点,这样时间长了铜管就会积垢,凝汽器换热效果变差,真空度降低。
近年来,人们开发了用机器人清洗凝汽器铜管的一些技术,例如中国专利申请件200510037864.1号“电厂凝汽器高压水射流在线清洗机器人技术”、200610032360.5号“冷凝器铜管二关节式在线清洗机器人”、200810143704.9号“凝汽器智能移动清洗机器人”等。这些技术方案都有清洗凝汽器铜管的功能,但机器人的研制需要大量经费,清洗成本也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凝汽器铜管清洗的方法,既能够迅速有效地清洗凝汽器铜管,提高凝汽器铜管的传热效率,又不使其受到严重腐蚀。
为实现这一目的,发明人提供的凝汽器铜管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汽轮机凝汽器停机后,关闭单台凝汽器的循环水进、出水阀;
第二步,用清水冲洗凝汽器铜管;
第三步,向凝汽器水侧注入酸性化学清洗液,进行浸泡清洗;
第四步,用烧碱中和浸泡液;
第五步,用清水冲洗凝汽器铜管;
第六步,用清水漂洗凝汽器铜管;
第七步,预先置膜,清洗完毕,可投入运行。
上述方法的第三步中,酸性化学清洗液的配方为:酸洗缓蚀剂0.3%,铜缓蚀剂0.1%,渗透剂100mg/L,化学清洗剂6.0%,分散剂200mg/L;浸泡时间为6小时,浸泡温度为30℃~40℃。
上述酸洗缓蚀剂是市售产品Lan-826;上述铜缓蚀剂是市售产品甲苯基三唑,上述渗透剂是市售产品JFC,上述化学清洗剂是氨基磺酸,上述分散剂是聚丙烯酸PAA。
上述方法第四步中,用烧碱中和浸泡液到pH值6~7后回收到循环水池。
上述方法的第五步中,用清水冲洗凝汽器铜管的时间为1小时。
上述方法的第六步中,用清水漂洗凝汽器铜管的时间为0.5小时。
上述方法的第七步中,预先置入的膜是Cu2O(氧化亚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凝汽器铜管清洗的方法把原来的向循环水池加化学药剂,改为向单台汽轮机凝汽器加化学清洗液清洗,可以在保证不腐蚀铜管的前提下,把铜管内的垢清洗干净,提高汽轮机真空度,具有使用药剂少成本低、腐蚀速率低、清洗效果好、洗耗时少的优点。本方法可广泛用于电厂凝汽器铜管的清洗和维护中。
附图说明
附图为凝汽器铜管的清洗工作流程框图。
图中,1为凝汽器,2为循环水进水阀,3为循环水出水阀,4为排污阀,5为加药泵,6为胶球泵,7为配药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方法应用于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动力厂中,对该厂汽轮机凝汽器铜管进行清洗。
首先,在汽轮机凝汽器停机后,关闭某单台凝汽器1的循环水进水阀2、出水阀3;
第二步,用清水冲洗凝汽器1铜管1小时;
第三步,向凝汽器1水侧注入酸性化学清洗液,其配方是酸洗缓蚀剂Lan-826 0.3%、铜缓蚀剂甲苯基三唑0.1%、渗透剂JFC 100mg/L、化学清洗剂氨基磺酸6.0%,分散剂聚丙烯酸PAA 200mg/L,进行浸泡清洗6小时;
第四步,用烧碱溶液中和浸泡液至pH值到6.0~7.0;
第五步,用清水冲洗凝汽器1铜管1小时;
第六步,用清水漂洗凝汽器1铜管0.5小时;
第七步,预先置Cu2O(氧化亚铜)膜,清洗完毕,可投入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26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CB板夹具
- 下一篇: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内衬及其二次风口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