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菌Cu/Zn-SOD的免分子伴侣的原核表达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100616.5 | 申请日: | 2009-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谢雪钦;冯明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70 | 分类号: | C12N15/70;C12N15/74;C12N9/02;C12R1/19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晓春 |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菌 cu zn sod 分子 伴侣 表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菌Cu/Zn-SOD的免分子伴侣的原核 表达方法。
背景技术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EC 1.15.1.1)系一类金属抗 氧化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它能够催化超氧阴离子(O2-)发生歧化反应,从而 清除自由基,在生物体防御氧化损伤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Fridovich I.1995. Superoxide radical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s.Annu Rev Biochem 64:97-112.)。根据酶 分子中所含金属辅基的不同,SOD主要可分为Cu/Zn-SOD(多存在于真核生物)、 Mn-SOD(多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线粒体)和Fe-SOD(存在于原核细胞和高等 植物叶绿体)等类型。SOD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日用 化妆品等各个领域(方允中,李文杰。自由基与酶。科学出版社,1989)。在医药 上,SOD可用于治疗氧中毒、糖尿病、轻度烧伤及多种炎症等,在临床上都有较好 的效果。在食品工业上,由于SOD无毒,无副作用,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饮料、 口香糖及保健食品的生产。此外,在化妆品中添加SOD,可起到防止皮肤衰老和治 疗皮肤疾病的作用。
现在市售的SOD多数为从哺乳动物牛、猪等动物肝脏中提取,随着疯牛病、 口蹄疫、禽流感、猪流感等流行,安全性问题日渐凸显。另外,传统的提取方法还 存在原料有限、分离纯化困难、产量低等缺陷。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工程 菌株以实现SOD的高效、廉价化生产和制备无疑成为SOD规模化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对于酵母、昆虫细胞等众多外源表达系统,大肠杆菌由于具有生长速度快、培养 基廉价、技术方案简单可行、载体及受体菌株多元化等优势而成为理想的基因工程 受体菌。
真核生物一般具有Cu/Zn-型和Mn-型两类SOD,其中多数的Cu/Zn-SOD都需 要专一的分子伴侣CCS来传递金属辅基Cu2+并催化分子间二硫键的形成而实现酶 的转录后激活。研究表明酿酒酵母CCS基因Lys7缺失突变株的Cu/Zn-SOD表达量 不变,但不具备清除氧自由基的活性(Culotta VC,Klomp LWJ,Strain J,Casareno RLB, Krems B,Gitlin JD.1997.The copper chaperone for superoxide dismutase.J Biol Chem 272:23469-23472)。真核生物Cu/Zn-SOD对专一分子伴侣的普遍依赖性无疑成为此 类活性蛋白在缺乏CCS的原核表达体系中实现高效表达的最大瓶颈。但是据报道, 在少数真核生物中仍存在不依赖于专一性分子伴侣CCS的Cu/Zn-SOD激活途径。 如人源的Cu/Zn-SOD(hSOD)在在缺失分子伴侣的情况下仍具有一定活性(Carroll MC,Girouard JB,Ulloa JL,Subramaniam JR,Wong PC,Valentine JS,Culotta VC.2004. Mechanisms for activating Cu and Zn-containing superoxide dismutase in the absence of the CCS Cu chaperone.Proc Natl Acad Sci USA,101:5964-5969);秀丽广杆线虫 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SOD(CeSOD)激活则完全不需要伴侣(Jensen LT,Culotta VC.2005.Activation of 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s from Caenorhabditis elegans does not require the copper chaperone CCS.J Biol Chem 280:41373-41379)。通过三者序列 比对推测,酿酒酵母SOD对CCS的完全依赖性可能与其C末端存在的两个脯氨酸 有关。将hSOD(Carroll et al.,2004)和CeSOD(Jensen et al.,2005)中相应位点的氨基 酸突变为脯氨酸后,这两种酶在CCS缺失条件下亦失活。这一现象为我们改造真核 生物Cu/Zn-SOD,克服其对专一分子伴侣的依赖性,实现此类SOD在E.Coli体系 中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思路,但迄今这一技术路线未见在真菌中成功实施的案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1006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