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盐角草及其根系提取物的新用途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92050.6 | 申请日: | 2009-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7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银心;黄凌风;姜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N65/08 | 分类号: | A01N65/08;A01P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 畅;任凤华 |
| 地址: | 100093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盐角草 及其 根系 提取物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盐角草及其根系提取物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赤潮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急需解决的海洋环境问题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 以来,我国赤潮的发生呈现出“大范围、高频率、多种类、快节奏”的特点,对沿 海水域生态环境和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同时危害旅游业发展和人 类的健康。采用切实有效的赤潮防治措施是赤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学者 提出包括利用黄土、粘土、硫酸铜和一些像细菌和病毒一类的生物制剂来治理赤潮。 虽然这些方法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是却会对环境造成长期不同程度的破坏。近年 来研究发现大型海藻能分泌抑制赤潮生物的克生物质,其中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克 生物质已经被成功的提取和纯化,并应用于赤潮的控制和管理(Jin,Q.,S.Dong,et al. (2005).European Journal of Phycology 40(1):31-37.)。然而,由于大型海藻存在生长 季节性、污损生物附着和悬浮颗粒物覆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克生作用的发挥 (Zhu,B.I.N.,C.M.Mayer,et al.(2007).Journal of Aquatic Plant Management 45: 71-76.)。因此,找到既适合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又具有较高修复价值和经济价值 的植物迫在眉睫。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海洋滩涂植物以其耐盐性、耐污性和对营养盐 吸收的高效性,逐渐被应用到海水富营养化的治理中,并在预防和防治近海赤潮方 面体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为藜科(Chenopodiacea) 盐角草(Salicornia)属,一年生盐生双子叶草本植物。目前关于盐角草的报道主要 在其耐盐性和耐盐机制的研究(Ushakova,S.A.,N.P.Kovaleva,et al.(2005).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36(7):1349-1353.),Ozawa等(Ozawa,T.,M.Miura,et al. (2007).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48:S242-S242.)发现盐角草能耐受和积累重金属, 但从未见盐角草的相关化学作用,特别是与海洋生物的相互作用。
硅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astatum)、东海原甲藻(Protocentrum donghaiense)和微小原甲藻(Protocentrum minimum),这三种藻是赤潮发生的优 势种,在我国海区甚至是全世界海域都有广泛分布,特别是到2003年,骨条藻已 经位居19种频发赤潮藻的首位;近年来这两种甲藻不仅在各海区频繁爆发赤潮, 还会产生各种毒素,与腹泻性贝毒DPS和西加鱼毒CFP有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及其根系提取物的新用途。
本发明所提供的盐角草及其根系提取物的新用途是盐角草及其根系提取物在 抑制引起赤潮的藻生长中的应用;所述引起赤潮的藻选自下述至少一种:中肋骨条 藻、东海原甲藻和微小原甲藻。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盐角草及其根系提取物在抑制赤潮中的应用。
所述赤潮具体可由下述至少一种藻引起: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微小原甲 藻。
上述盐角草根系提取物按照如下方法制备:用有机溶剂作为提取剂,从盐角草 根系中提取得到的,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下述任意一种:石油醚、氯仿、甲醇和正丁 醇。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盐角草根系分泌物在抑制引起赤潮的藻的生长中 的应用以及在抑制赤潮中的应用。
所述引起赤潮的藻选自下述至少一种: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微小原甲藻。
所述盐角草根系分泌物具体可为盐角草在f/2培养液中培养30天得到的根系分 泌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920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颈夹自锁机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锁盖的移动存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