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交通环境下平面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的评价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88259.5 | 申请日: | 2009-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4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 发明(设计)人: | 钱大林;秦雪梅;李年源;李珊珊;王九洲;胡盼;钮志强;唐勍勍;陈小红;刘红元;季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G06N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童晓琳 |
| 地址: | 100044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交通 环境 平面 信号 交叉口 服务水平 评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交通环境 下平面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交通工程研究人员就一直 致力于寻求好的度量和评价信号交叉口服务质量的方法和模型,经过几十年的 努力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理论和方法。以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ighway Capacity Manual,简写为HCM)最具有代表性,影响也最大,一些国家和地 区以此为基础开展服务水平研究。新版HCM2000所提出的信号交叉口服务水 平以每车平均控制延误为指标并将其分为A-F六级;并确定了控制延误计算方 法。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 一定的成果。任福田等编著的《交通工程学》一书中建议的信号交叉口服务水 平评价指标包括交通负荷系数、效率系数、交叉口受阻车辆、延误时间及排队 长度,并以此将服务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北京市政设计院建议以交叉口负荷 系数、车辆通过交叉口平均延误时间、红灯平均阻车长度和交通使用者的感受 为指标将服务水平划分为I-IV级;萧乾金等在重庆市城市道路改扩建技术项目 中,对交叉口评价采用饱和度、效率指标、车均延误、安全率以及交通管理及 环境条件等指标;钱寒风等也完成了此方面的研究,将每车道通行能力、饱和 度、延误和两次停车率作为交叉口评价指标并给出了A-E五级的分级标准。
以上研究成果丰富了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但结合中国混 合交通特征的研究还不够,所提出的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以及指标计算 方法,均以单一机动车流作为考虑对象。因此,既有的服务水平评价方法不 适用于我国高度混合的交通流情况。所评价出的服务水平,无法正确反映客 观实际。混合交通对交叉口服务水平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人、自行车对机动车运行的干扰
对于平面信号交叉口,在同一个绿灯信号周期,存在不同方向的行人、 自行车与机动车的相互干扰,导致机动车的运行条件、使用者的感受发生改 变,进而对服务水平产生影响。而国内外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系统,均没有 反映这方面内容的指标,这种现象无法在服务水平中得到体现;
2、对评价指标的影响
国内提出的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中,出现较多有饱和度、效率系数 等指标。由于存在混合交通在交叉口的相互干扰,将造成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损失,降低机动车在交叉口内的通行速度,进而会影响饱和度、效率系数;而 当前对饱和度、效率系数的计算,采用的多是国外基于单一机动车交通环境 下的计算方法,因而无法有效地计算出混合交通环境下的指标值。这些指标 的计算方法,需要重新加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混合交通环境下平面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的 评价方法中,未能考虑机非干扰状况和国内混合交通环境的不足,从而导致评 价结果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一种混合交通环境下平面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的方 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合交通环境下平面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的评 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确定混合交通环境下平面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指标,包括: 控制延误、干扰率、饱和度、效率系数、排队长度;
步骤2: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混合交通环境下平面信号交叉口的控制延误、 干扰率、饱和度、效率系数、排队长度5项评价指标的各自权值;
步骤3: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获得混合交通环境下交叉口各级服务水平各 项评价指标的中心点和标准差,求得各级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
步骤4:利用INSSIM仿真软件中的机动车和自行车产生模型、跟驰模型、 行人的产生模型、排队模型和右转机动车穿越决策模型对混合交叉口的机动 车、自行车和行人的运行状况进行仿真,从而获得混合交通环境下控制延误、 干扰率、饱和度、效率系数、排队长度5项评价指标的指标值;
步骤5:运用各级服务水平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分别计算控制延误、 干扰率、饱和度、效率系数、排队长度5项评价指标每一级的隶属度,形成单 因素评判矩阵;
步骤6:利用单因素评判矩阵和指标权值,对各级别下5项评价指标进行 综合评判,按最大隶属原则确定服务水平级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882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