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的卡那霉素A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77878.4 申请日: 2009-01-23
公开(公告)号: CN101481397A 公开(公告)日: 2009-07-15
发明(设计)人: 李中军;樊玉平;孟祥豹;张文轩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
主分类号: C07H15/234 分类号: C07H15/234;A61K31/7036;A61P31/04
代理公司: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牛利民
地址: 1001***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卡那霉素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的卡那霉素 A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卡那霉素A(Kanamycin A)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为:

卡那霉素A的抗菌谱广,可有效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 及分支杆菌。它杀菌能力强、速度快,常用于泌尿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 特别是针对某些有药物过敏症的替代用药。但是其存在的耳肾毒性以及耐 药菌的出现,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对卡那霉素A环III的已有改造包括: 对其6″-羟基单氟代及4″,6″-羟基的双氟代物[Albert,R.et al.,J. Carbohydr.Chem.,1984,3,267-78.][Takagi,Y.et al.,Nippon Kagaku Kaishi,1985,10,2001-9]。

相比母体化合物卡那霉素A,对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抗菌活性 MIC值,从2.5mg/mL和10mg/mL提高到1.6mg/mL。而4″,6″-羟基的氟 代物相比母体化合物卡那霉素A,对奇异变形杆菌的抗菌活性MIC值,从 10mg/mL提高到5mg/mL。

对卡那霉素A 6″-羟基修饰还包括脱氧以及氯代(Umezawa,S.et al. Bull.Chem.Soc.Jpn.,1967,40,1972-1974.)。

对卡那霉素A 6″-氯代物进行的体外抗菌活性实验发现,抗菌谱与卡那 霉素A基本相同,在测试的16个菌株中,对其中7个菌株的抗菌活性有 所提高。

对卡那霉素A 6″-糖醛酸以及其酯类和酰胺衍生物进行的抗菌活性测 试发现(Kobayash.T.et al.J.Antibiot.,1970,23,225-230.),相比母体卡那霉 素A其活性基本丧失。

类似的,还有对卡那霉素B的6″-羟基改造成甲胺基的报道[Van Schepdael,A.et al.J.Med.Chem.,1991,34,1468-75]。

相比母体化合物卡那霉素B,甲胺基修饰的化合物对所有选测的革兰 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都没有提高。

尽管对卡那霉素A的修饰已有报道,但是现有技术中仍然存在新型卡 那霉素A衍生物的需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家族中,新霉胺是活性比较高 的一种,但是由于它的毒性、不稳定性、不易口服性和病毒抗性等原因,直 接把新霉胺作为药物来使用是不可行的,但是只是比新霉胺结构多一个环 III结构的卡那霉素却是临床上可以应用的药物,说明卡那霉素的环III结构 在降低药物毒性、提高药物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对卡 那霉素环III的结构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卡那霉素A的6″-羟基选择性转化为醛基和羧基从而制备 一系列具有抗菌活性的卡那霉素A新的衍生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新的卡那霉素衍生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衍生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含有上述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而实施: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新的卡那霉素A衍生物,即式(I)化合物,或其 药学上可接受的酸盐或溶剂化物:

这里,R1为氢或羟基保护基,所述的羟基保护基选自,但不限于,C1-C4 烷基或烯基或者C1-C4烷氧基取代的C1-C4烷基或烯基,优选地甲基或者 甲氧基或乙氧基取代的甲基保护基,乙基、甲基或乙氧基取代的乙基保护 基,烯丙基;苄基或者苯环上任意位置被一个以上C1-C4烷基、C1-C4烷 氧基、卤素(例如氟、氯、溴或碘)或硝基取代的苄基,优选地,对甲氧苄 基,3,4-二甲氧基苄基;C1-C4烷酰基或者C1-C4烷基、烷氧基、烷酰基 或卤素取代的C1-C4烷酰基,优选地,乙酰基、三氟乙酰基;苯甲酰基或 苯环上任意位置被一个以上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素(例如氟、氯、 溴或碘)或硝基取代的苯甲酰基,优选地对甲氧苯甲酰基,对硝基苯甲酰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78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