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再生腐植酸污染改良剂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72994.7 | 申请日: | 2009-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1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07 |
| 发明(设计)人: | 吕品;于志民;沈光;周琳;马献发;王立民;张继舟;曹宏杰;张洪运;王宏韬;袁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 腐植酸 污染 改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腐植酸污染改良剂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国内外对棚菜硝酸盐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培育低硝酸盐积累蔬菜品种。此方法往往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具有研究周期长、投入成本高等缺点;(2)重施有机肥。有机肥的使用虽然可以降低蔬菜体内硝酸盐的含量,但有机肥腐熟不完全会导致病原菌侵入,同时,过量的有机肥会带来二次污染;(3)平衡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能够防治蔬菜硝酸盐的积累,但也存在成本投入高,施用量难以控制问题;其它还有像叶面喷施微量元素或施用氮肥抑制剂,这些方法易引起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运用从秸秆中提取的再生腐植酸形成具有防治棚菜硝酸盐污染的改良剂,并形成以再生腐植酸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方法实现的:一种再生腐植酸污染改良剂制备方法:
(1)原料:以纤维素含量30-38%的水稻秸秆为原料制取的再生腐植酸:HA(腐植酸)50-85%、pH4.5-6.5、干基灰分10-18%;
(2)灌溉型改良剂制备:取百分比含量为50%的再生腐植酸原料40毫升溶于300毫升水中;加热至50℃,加入脲78.7克,加入磷酸氢二钾117.7克,搅拌溶解5分钟;再加入双氰胺58.4克,快速搅拌5分钟,待双氰胺完全溶解后冷却、定容至500毫升;
本技术发明优点:
一、项目原料水稻秸来源广、数量足、成本低,黑龙江省水稻秸产量约3500万t/年,而被焚烧、丢弃约占40%。如果将这些大量农业废弃物资源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可有效缓解生态环境承载力。
二、本发明中步骤(2)将4%再生腐植酸与58.4克双氰胺(DCD)复合,灌溉施入,通过控制土壤中亚硝酸细菌数来降低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这项技术节约双氰胺用量50%以上,降低棚菜硝酸盐含量40%-7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一种再生腐植酸污染改良剂制备方法:
(1)原料:以纤维素含量30-38%的水稻秸秆为原料制取的再生腐植酸:HA(腐植酸)50-85%、pH4.5-6.5、干基灰分10-18%;
(2)灌溉型改良剂制备:取百分比含量为50%的再生腐植酸原料40毫升溶于300毫升水中;加热至50℃,加入脲78.7克,加入磷酸氢二钾117.7克,搅拌溶解5分钟;再加入双氰胺58.4克,快速搅拌5分钟,待双氰胺完全溶解后冷却、定容至500毫升;
实施例1:
1、原料:再生腐植酸(HA50%、pH6.1、灰分(干基)15%)、脲(N≥46.6%)、磷酸氢二钾(工业级)、双氰胺(工业级)。
2、制备:
(1)取腐植酸50%的再生腐植酸原料40毫升溶于300毫升水中;(2)复配:加热至50℃,先加入脲78.7克,再加入磷酸氢二钾117.7克,搅拌溶解5分钟;再加入双氰胺58.4克,快速搅拌5分钟。(3)定容:待完全溶解后冷却、定容至500毫升。该实施例在复合配比过程中,先将脲和磷酸氢二钾低热溶解;再加入双氰胺溶解。这是因为双氰胺易溶于水,所以先将脲、磷酸二氢钾加热溶解,如果添加顺序不当将导致产品中有析出现象,影响应用效果。
实施例2:
再生腐植酸综合防治技术。在不改变基肥用量情况下施用再生腐植酸改良剂步骤(2)、步骤(3)产品可以取代化肥,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1)适用品种:硝酸盐容易积累的根、茎类棚菜。(2)施用时期:在茎类菜缓苗期、根类菜壮苗期灌溉改良剂两次。(3)使用方法:灌溉施入改良剂2500毫升/亩·次,灌溉浓度1∶700-1∶800。(4)农艺措施:提高灌溉期间灌水量或每月增加2次灌溉,每日增加光照时间一小时。(5)施用效果:此防治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棚菜硝酸盐含量,降低幅度32.75-57.94%;同时蔬菜增产幅度达到9.45-2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729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铬镍奥氏体不锈钢连铸坯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铝酸钠溶液分解结晶助长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