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提前过孔施工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64043.5 | 申请日: | 2009-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6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 发明(设计)人: | 渠述锋;吴荣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 地址: | 471013***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上行 移动 造桥 提前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提前过孔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上行式移动模架在箱梁预应力终张拉完成后方可过孔,而箱梁预应力终张拉在梁体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且必须达到10天以上龄期后方可施加,这样导致上行式移动模架过孔时间至少在箱梁混凝土浇筑完11天以后,过孔工序等待时间过长,制梁进度因此太慢。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提前过孔施工方法,所述的在MZ900SB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原位现浇逐跨制梁施工周期表中,对进度影响最关键的一项控制技术是初张拉后提前过孔。在梁体砼浇筑完成3~4天达到80%强度后,通过张拉部分预应力,以承受梁体自重和移动模架过孔荷载,从而实现初张拉后提前过孔,保证了移动模架10~13天浇筑一孔梁的进度要求。MZ900SB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重达500t,箱梁自重达800t,过孔时,这些荷载都靠梁体自身承受。为了保证提前过孔的安全可靠,必须对移动模架过孔的各个状态进行研究,梁体初张拉进行可靠的理论分析计算,得出所需施加的可靠的初张拉预应力数据,指导施工。
为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提前过孔施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A、计算移动模架作用在混凝土梁上的力;
移动模架自重荷载;
将以下结构重量视为均布荷载:
1、2号主梁的中间3节: q1=q2=33.15kN/m
3号主梁的两端2节: q3=25.97kN/m
4号主梁的第一节导梁: q4=13.09kN/m
5号主梁的第二节导梁: q5=12.35kN/m
将以下结构重量视为集中荷载:
纵移辅助支腿(支座): 501.35kN
前支腿及立柱(支座): 200kN
后支腿: 150kN
纵移辅助支腿、配重及6号主梁: 501.35kN
挑梁及侧模架、吊杆、内外模板: 189.1kN/点×10点
底模架: 48.1kN/点×8点
吊挂轨道、安全防护设施: 16.32kN/点×10点
施工临时荷载:取 2.0kN/m×32m→6.4kN/点×10点。
MIDAS建模;
第一次前移过孔前;
模架工作时,浇注梁段混凝土重量作用在模架上,后支腿作用在前一段主梁支座上。故只考虑拆除模板后,辅助支腿作用在前一段主梁上的情况,辅助支腿中心距支座中心2.65m。以辅助支腿和前支腿中心为支座,建立MIDAS简支梁模型,则跨径为:
l=2.65+34.8=37.45m
第二次前移过孔前;
第二次过孔前,辅助支腿作用在距离混凝土梁支座5.7m处,前支腿吊挂前移至未浇注段支座处。以辅助支腿和前支腿中心为支座,建立MIDAS简支梁模型,跨径为:
l=24.1+37.45=61.55m
辅助支腿移至跨中;
第二次前移过孔时,当辅助支腿作用在跨中时,对梁的应力和挠度是最为不利的。以辅助支腿和前支腿中心为支座,建立MIDAS简支梁模型,则跨径为:
B、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力和挠度计算;
MIDAS建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40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