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低温热封聚丙烯流延膜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62917.3 | 申请日: | 2009-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9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焕清;罗建明;吴朋;袁向华;卢长伟;曾志明;伍冬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慧狮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18 | 分类号: | B32B27/18;B32B27/32;C08L23/12;B65D65/4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3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低温 聚丙烯 流延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薄膜制品,尤其是涉及一种超低温热封聚丙烯流延 膜。
背景技术
包装用塑料袋制品中,热封制袋因其外观多样、生产快速、节省成本而得 到快速发展,普遍应用在日化产品、医药产品等包装领域。随着包装技术的改 进与发展,包装材料也日新月异。目前包装用热封制袋大部分都是复合膜,如 铝塑复合膜、塑塑复合膜和纸塑复合膜等产品,复合膜一般由三层结构组成, 外层为印刷层,芯层为阻隔层,内层为热封层。在热封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 热封层材料的热封特性,即包括热封温度及热封强度。热封层材料的可热封温 度范围越宽,则越容易控制好热封效果。反之,热封温度范围越窄,实际操作 就越困难:设定的温度偏低,无法使材料完全达到粘流状态,造成封口强度差, 甚至产生虚封和漏封;设定温度偏高,又会造成封口起皱和拉丝等现象,甚至 还会对被包装内容物造成不良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使得产品制 造商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又要竭尽全力地争取缩短包装材料的包装时间,以取得 理想的生产效率。所以具有良好的热封性能的包装材料无疑成为商家节约生产 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强有力保证。
目前,常用的普通热封膜的起始热封温度一般在115℃左右,且热封温度 范围也比较窄,因此在实际操作时会因之而对高速热复合或直接热封包装过程 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降低热封膜的热封温度并扩大热封温度范围是一 件迫切需要解决,并且很有发展前景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应用于包装领域的薄膜所存在的起始热封温度高、 热封温度范围窄,热封性能差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该薄膜由热封 层、聚丙烯芯层和聚丙烯电晕层三层流延共挤复合而成。其中热封层主要由以 下组分按重量比制成:聚丙烯无规共聚物10~80份,聚烯烃弹性体20~90 份,爽滑剂0.1~0.5份,防粘连剂0.1~0.5份。
作为优选,所述热封层各组分的重量比为:聚丙烯无规共聚物10~20份, 聚烯烃弹性体80~90份,爽滑剂0.1~0.5份,防粘连剂0.1~0.5份。
作为优选,所述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丙烯弹性体。
作为优选,所述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丙烯弹性体和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 其混合比为1∶0.3~0.8。
作为优选,所述聚丙烯芯层主要由以下组分按重量比制成:聚丙烯均聚物 100份,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简称SEBS)3~5份,爽滑剂 0.1~0.5份。
作为优选,所述聚丙烯电晕层主要由以下组分按重量比制成:聚丙烯100 份,防粘连剂0.1~0.5份。
作为优选,所述防粘连剂为二氧化硅或其它硅酸盐。
作为优选,所述爽滑剂为油酸酰胺或芥酸酰胺。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丙烯无规共聚物中含有93~97wt%的丙烯分子及 3~7wt%的乙烯分子。
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是一类新型的热塑性弹性 体,是SBS经加氢处理后的产物。SEBS不但具有优异的耐老化性能,且具有 较好的力学性能,且与其它材料有较强的粘接力,因此有效的改善了聚丙烯芯 层的力学性能,并增强了聚丙烯芯层与热封层的结合力。
乙烯-丙烯弹性体采用茂金属催化,其乙烯含量为25~35wt%时,热塑性较 好。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其中辛烯含量范围在20~40wt%)具有优良的热 塑性,而且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特别是,当本发明的聚烯烃弹性体采用乙烯-丙烯弹性体和聚乙烯辛烯共 弹性体的组合物时,其成品薄膜的起始热封温度可以低至75℃,并且强度较 好。
爽滑剂的作用是通过熔融挤出均匀分散于塑料薄膜中,最后在生产和使用 过程中迁移至薄膜表面,形成一爽滑层,降低薄膜表面的摩擦系数,使之不互 相粘连,令放卷和分切更为顺畅,并具有良好的开口性。
防粘连剂的作用是可以在成品薄膜的表面形成许多的突起或不同松弛状 的凹凸,使成品薄膜的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这样当成品薄膜叠放或卷置在 一起时,可以让各薄膜层之间存留一定量的空气,从而减少薄膜间的有效接触 面积,达到了防止薄膜粘连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慧狮塑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慧狮塑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629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