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埋设在钻孔灌注桩内的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54307.9 | 申请日: | 2009-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8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 发明(设计)人: | 夏才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F24J3/08;E02D5/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雷绍宁 |
| 地址: | 20009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埋设 钻孔 灌注 源热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埋设在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内的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温能)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地能分别在冬季作为热泵供暖的热源和夏季空调的冷源,即在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能中去。通常地源热泵消耗1kW的能量,用户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热量或冷量。与锅炉(电、燃料)供热系统相比,锅炉供热只能将90%以上的电能或70%~90%的燃料内能为热量,供用户使用,因此地源热泵要比电锅炉加热节省三分之二以上的电能,比燃料锅炉节省二分之一以上的能量;由于地源热泵的热源温度全年较为稳定,一般为10~25℃,其制冷、制热系数可达3.5~4.4,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相比,要高出40%左右,其运行费用为普通中央空调的50~60%。因此,近十几年来,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北美如美国、加拿大及中、北欧如瑞士、瑞典等国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中国的地源热泵市场也日趋活跃,可以预计,该项技术将会成为21世纪最有效的供热和供冷空调技术。地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空调”,在资源消耗持续增长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地源热泵系统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其地下换热系统(地埋管系统)的埋设会占用大量土地,给原本就用地紧张的地区增加更多困难,不易进行大面积推广;二是地源热泵系统建设的初期投入大,而地埋管的钻孔施工费用占相当大的比例;三是地埋管的施工质量在目前传统的钻孔埋管中无法得到切实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少占土地、降低施工费用、传热效果好的埋设在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内的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埋设在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内的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所述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包括地埋管,还包括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所述地埋管预埋在所述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内。
优选地,所述地埋管沿着所述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的侧壁布置,所述地埋管呈“U”形。
优选地,所述地埋管通过钢丝绑扎在所述钢筋笼上。
优选地,所述地埋管内设置传热介质,所述地埋管的两端头分组并联后连接到所述地源热泵上。
优选地,所述钻孔灌注桩设置多个,每个所述钻孔灌注桩内设置一个回路的所述地埋管,每个回路的所述地埋管的两端头通过连接总管并联起来,所述连接总管再连接到所述地源热泵上。
本发明将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的埋设与地下工程的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结合起来,既可以节省地埋管钻孔埋设的成本,降低造价,还可以解决热泵系统地下占地面积大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保护地埋管,提高其耐久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能充分的利用混凝土良好的热传导性和热容,提高传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1、钻孔灌注桩 21、连接总管
11、混凝土 3、地源热泵
2、地埋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埋设在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内的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灌注桩系指在工程现场通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桩又可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几类。
本发明将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2的埋设与地下工程的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结合起来,既可以节省钻孔埋设的成本,降低造价,还可以解决地源热泵系统地下占地面积大的问题,而且能够有效保护地埋管2,提高其耐久性和可靠性,同时还能充分的利用混凝土良好的热传导性和热容,提高传热效果。所以,将地源热泵系统的地埋管2的埋设与地下工程的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结合起来,将成为地源热泵3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新方向。
如图1所示,所述地源热泵地埋管系统包括地埋管和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1,所述地埋管2预埋在所述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1内。所述地埋管2沿着所述围护结构钻孔灌注桩1的侧壁布置。所述地埋管2通过钢丝绑扎在所述钢筋笼上。所述地埋管2内设置传热介质,所述地埋管2的两端头分组并联后连接到所述地源热泵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43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