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警用高强度加密U盘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54156.7 | 申请日: | 2009-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93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吴刚;李欣;邵旭东;陈家明;王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上海辰锐信息科技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1C7/24 | 分类号: | G11C7/24;G06F12/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粉宝 |
| 地址: | 20003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警用高 强度 加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密U盘,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互联网报警、被盗追踪、密 码锁定和内容自毁等功能的警用高强度加密U盘。
背景技术
目前,加密U盘的加密的实现方式一般分为五类:基于访问控制、基于 应用层的软加密、基于驱动层的软加密、基于固件层的软加密和基于固件层的 硬加密;以上实现方式的安全性与性能依次递增,基于固件层的硬加密安全性 最高,下面对使用这几类加密实现方式的加密U盘依次做简单的介绍。
(1)基于访问控制的加密U盘
基于访问控制的加密U盘由于仅仅提供了一个访问控制的机制,在没有 经过口令验证的情况下,不能访问U盘,经过口令验证后,能进入U盘;准 确的说,并不能算作为加密U盘,一般该类的加密U盘常称之为“带锁”的 U盘,而不是“加密U盘”;并且,基于访问控制的加密U盘的数据都是通 过明文存储,安全性不高。
(2)基于应用层的软加密的加密U盘
基于应用层的软加密的加密U盘,使用时,用户在要保存文件到U盘里 面的时候,通过应用程序,用一个口令生成一个密钥,对文件内容进行加密, 并存储,当一个用户直接打开时,将会看到一堆乱码(密文);基于应用层的 软加密的加密U盘使用一般的软件即可,使用起来较为简单,快捷,但是其仅 加密了数据区,而不加密目录区,而且加密的强度依赖于加密算法的选择,同 时,通过应用程序生成的密钥暴露于主机,容易被恶意程序跟踪取得或者被暴 力破解。
(3)基于驱动层的软加密的加密U盘
基于驱动层的软加密的加密U盘是对整个U盘进行加密,密钥存储在U 盘上,在对加密U盘进行访问的时候传至计算机,在计算机端进行对数据流加 密后并存储于加密U盘上;基于驱动层的软加密的加密U盘中的数据为密文 存储于加密U盘上,安全性比基于应用层的软加密的加密U盘有所提高,因 驱动程序运行于内核级,上层软件不易于跟踪,但仍然面临密钥暴露于主机的 危险。
(4)基于固件层的软加密的加密U盘
基于固件层的软加密的加密U盘通过对整个U盘进行加密,通过软件实 现密钥的生成,将密钥存储于U盘上(或者安全芯片内部),加密U盘中的数 据为密文存储,通过口令验证得到使用密钥的权限,并通过该密钥进行加解密 运算;其加解密的速度比较慢,但是,由于加解密是在固件层完成,所以安全 性高,密钥不会外露。
(5)基于固件层的硬加密的加密U盘
基于固件层的硬加密的加密U盘通过对整个U盘进行加密,通过硬件实 现密钥的生成,将密钥存储于U盘上(或者安全芯片内部),加密U盘中的数 据为密文存储,通过口令验证得到使用密钥的权限,并通过该密钥进行加解密 运算,加解密速度快,同时,由于加解密是在固件层完成,所以安全性高,密 钥不会外露。
另外,目前市场上的加密U盘,由于USB接口没有加固,容易脱落;抗 振性不高;没有电源防反接功能,容易烧毁;外壳脆弱及缺少一些辅助软件功 能无法满足公安特殊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警用高强度加密U盘,具有互联网报警、被盗 追踪、密码锁定和内容自毁等公安特色功能,更方便相关业务人员的使用,为 公安网络和信息安全保密工作、贯彻执行公安部提出的“四个严禁”提供了技 术解决手段,有效解决涉密文件管理、携带、处理等涉密安全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警用高强度加密U盘,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U盘的工作并便于用户进行操作控制;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资料和信息;
加解密模块,用于对存储模块内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加、解密处理;
计数模块,用于对用户的操作次数进行统计;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警用高强度加密U盘的连接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解密模块采用数据加密存储技术,通过 PIN码验证得到使用密钥的权限,通过该密钥进行加解密运算,加解密是在固 件层完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模块兼有安全存储与移动磁盘存储功 能,适用于安全要求与移动存储要求兼顾的用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警用高强度加密U盘的文件进行加解密 的过程全部在所述控制模块内部实现,并以加密的方式存储于所述控制模块 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上海辰锐信息科技公司,未经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上海辰锐信息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541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
- 下一篇:用于触发人员保护系统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