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反射零点的带陷UWB天线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39339.1 | 申请日: | 2009-05-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7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 发明(设计)人: | 谢泽明;褚庆昕;谢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9/04;H01Q13/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淑珍 |
| 地址: | 510640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反射 零点 uwb 天线 | ||
1.一种带反射零点的带陷UWB天线,包括一个圆单极子(1)、圆单极子微带线馈 线(2)、地板(7)、介质基板(8),圆单极子(1)紧贴于介质基板(8)的一面上,圆 单极子微带线馈线(2)与圆单极子(1)连接且处于同一平面上,地板(7)位于介质基板 (8)的另一面上且正对圆单极子微带线馈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两条λ3/4开路线 构成的引入一个反射极点以实现带阻功能的带阻桩(3),以及由两条λ4/4开路线构成的 引入反射零点的带通桩;所述两条λ4/4开路线引入一个反射零点;圆单极子(1)设有关 于圆单极子微带线馈线(2)对称的一对对称节点(6),所述带阻桩(3)中的开路线均沿 圆单极子边缘分布,且两条λ3/4开路线和两条λ4/4开路线分别关于圆单极子微带线馈线 (2)对称;以圆单极子微带线馈线(2)为对称轴,该对称轴两侧的任一侧的λ3/4开路线、 λ4/4开路线的一端通过该侧的一个对称节点(6)短接在圆单极子(1)上,该两条开路线 的另一端均为开路端;所述λ3为所述反射极点的频率对应的波长,所述λ4为所述反射零点 的频率对应的波长,λ4≤λ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反射零点的带陷UWB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单极子(1) 通过圆单极子微带线馈线(2)连接至射频收发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反射零点的带陷UWB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单极子微 带线馈线(2)为特征阻抗50Ω的微带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反射零点的带陷UWB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通桩(4) 的λ4/4开路线围绕于圆单极子的边缘且与圆单极子之间留有间隙;λ3/4开路线围绕于圆单 极子的边缘且与圆单极子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对称轴两侧的任一侧中,从所述对称节点(6) 开始,λ3/4开路线的走向沿圆单极子边缘朝向微带线馈线(2),λ4/4开路线的走向与λ3/4 开路线的走向相反。
5.一种带反射零点的带陷UWB天线,包括一个圆单极子(1)、圆单极子微带线馈 线(2)、CPW结构(5)和介质基板(8),圆单极子(1)紧贴于介质基板(8)的一面 上,圆单极子微带线馈线(2)与圆单极子(1)连接,无短接地嵌入CPW结构(5)中, 且微带线馈线(2)、圆单极子(1)和CPW结构(5)处于同一平面上,其特征在于还包 括由两条λ3/4开路线构成的引入一个反射极点以实现带阻功能的带阻桩(3),以及由两 条λ4/4开路线构成的引入反射零点的带通桩;所述两条λ4/4开路线引入一个反射零点;圆 单极子(1)设有关于圆单极子微带线馈线(2)对称的一对对称节点(6),所述带阻桩(3) 中的开路线均沿圆单极子边缘分布,且两条λ3/4开路线和两条λ4/4开路线分别关于圆单极 子微带线馈线(2)对称;以圆单极子微带线馈线(2)为对称轴,该对称轴两侧的任一侧 的λ3/4开路线、λ4/4开路线的一端通过该侧的一个对称节点(6)短接在圆单极子(1)上, 该两条开路线的另一端均为开路端;所述λ3为所述反射极点的频率对应的波长,所述λ4为 所述反射零点的频率对应的波长,λ4≤λ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反射零点的带陷UWB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单极子(1) 通过圆单极子微带线馈线(2)连接至射频收发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反射零点的带陷UWB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单极子微 带线馈线(2)为特征阻抗50Ω的微带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反射零点的带陷UWB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通桩(4) 的λ4/4开路线围绕于圆单极子的边缘且与圆单极子之间留有间隙;λ3/4开路线围绕于圆单 极子的边缘且与圆单极子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对称轴两侧的任一侧中,从所述对称节点(6) 开始,λ3/4开路线的走向沿圆单极子边缘朝向微带线馈线(2),λ4/4开路线的走向与λ3/4 开路线的走向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93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电悬浮电晕驱动旋转微陀螺
- 下一篇:便携式膜过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