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升降输送辊道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33905.8 | 申请日: | 2009-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5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鲍光辉;杨念记;龚国华;任乐;赵亚萍;孙志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华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13/00 | 分类号: | B65G13/00;B65G13/02;B65G13/12;B65G41/0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 地址: | 214028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输送辊道装置,具体地说是为机械行业提供的一 种输送设备,可输送钢板、型材,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可对钢板、型材进行辊道输送,但多为无升降输送。升 降可采用直接液压缸顶升,辊道上附加动力系统。这样就框架笨重,地面基 础需进行挖坑处理,存在现场安装不便。直接液压缸顶升工件撞击会造成液 压缸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减速机可直接置于地面 基础上,无需挖坑处理,减速机电机功率可变化,通用性强,大动力,受力 良好的升降输送辊道装置。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升降输送辊道装置采用20件第一摆臂通 过20只第一锁紧螺柱和20只第五螺母与18件第一连接架连接;第一连接架 通过第二连接螺杆、第四螺母、第十弹簧垫圈连接;第一链罩通过第一螺栓、 第一弹簧垫圈、第一平垫圈与第一链罩支架固定;第一链罩支架通过第二螺 栓、第二弹簧垫圈、第二平垫圈与框架固定;第二链罩通过点焊与第一链罩 现场连接;油缸通过第二锁紧螺柱、第六螺母与框架连接;油缸与油缸连接 螺母螺纹连接;油缸连接螺母通过第七螺栓、第七弹簧垫圈、第七平垫圈、 第二螺母与安装架)固定;第二摆臂与安装架固定;2件第二摆臂通过另外2 只第一锁紧螺柱和另外2只第五螺母与4件第二连接架连接;第二摆臂通过 第一连接螺杆与第一连接架连接;第三链罩通过螺钉、第十一弹簧垫圈与第 三链罩支架固定;第三链罩支架与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固定;隔套、轴承通 过第二轴承盖、第十螺栓、第十二弹簧垫圈、第八平垫圈固定于第一链轮; 轴用挡圈将隔套、轴承连接于连接滚筒;挡盖通过第三螺栓、第三弹簧垫圈、 第三平垫圈将第三链轮固定于翻转滚筒上;连接滚筒通过带座轴承、第四螺 栓、第四弹簧垫圈、第四平垫圈、斜垫、第一螺母与框架连接;第二链轮通 过第一滚子链与第一链轮连接;盖板用第五螺栓、第五弹簧垫圈、第五平垫 圈将第二链轮固定于减速机上;减速机通过第六螺栓、第六弹簧垫圈、第六 平垫圈与减速机安装板固定,减速机安装板现场焊接与基础预埋铁上;第四 链罩通过第二链罩支架固定于框架上;第二滚子链将第一链轮、第三链轮间 连接;10件第三滚子链将11件第一链轮间连接;平键将第三链轮固定于翻 转滚筒上;轴承透盖、第一轴承盖通过第八螺栓、第八弹簧垫圈将轴承固定 于第一摆臂、第二摆臂上;第九螺栓、第九弹簧垫圈、第三螺母将连接滚筒 与第一摆臂、第二摆臂连接。
所述的第一摆臂、第二摆臂形状均呈L型,与第一连接螺杆、第一连接 架连接成一个整体。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整个框架和地面基础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刚 性较以往技术好。翻转辊道整体升降一致,一个动力源传动,滚筒旋转平稳。 减速机可直接置于地面基础上,无需挖坑处理,减速机电机功率可变化,通 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A-A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侧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华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华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39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