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α-磺酸脂肪酸酯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10030046.7 申请日: 2009-03-31
公开(公告)号: CN101508660A 公开(公告)日: 2009-08-19
发明(设计)人: 张利雄;许鹏飞;姚建峰;谢天明;徐南平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C07C309/17 分类号: C07C309/17;C07C303/06;C07C303/08
代理公司: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徐冬涛;袁正英
地址: 210009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脂肪酸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表面活性剂领域,涉及脂肪酸酯的磺化制备α-磺酸脂肪酸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脂肪酸酯磺酸盐(Fatty Acid Methyl Ester Sulphonates,简称MES)是一种优良的阴离子 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以替代三聚磷酸钠和烷基苯磺酸钠,被誉为第三代洗涤活性物。MES的 去污力以C14 MES为最佳,C14、C16、C18 MES的去污力均优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 和脂肪醇硫酸盐(AS)。MES的发泡性能与LAS相当,其中,C16 MES的发泡性能较佳, C18 MES的发泡性能中等。与现有的洗衣粉相比,具有环保、洗涤效果好,对洗涤织物不会 产生脆化折裂等优点。此外,MES性能温和,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无 毒、对人体无刺激性、无磷,可用于配制洗涤剂、洗发香波,在工业领域也可应用于塑料加 工、皮革脱脂、丝绸印染、矿物浮选以及化妆品、涂料、润滑油、橡胶的生产等,拥有巨大 的工业价值和广阔的商业前景。

国外的MES开发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Henkel公司对MES的制造、性能及应用进 行了十多年的实验性研究,申请了美国专利3485856、4820451、中国专利86107518,并进行 了批量生产。与此同时,日本狮子油脂公司也申请了美国专利6657071、4021460、4545939, 在研究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工业化开发。在美国专利6657071中提到,日本狮子公司针对目前广 泛采用的单管降膜式磺化器存在的反应物接触面积小,反应所需温度高,反应速度慢等一系 列问题,提出了分段磺化的设计思想,设计了一个四管串联的分段连续降膜磺化器,磺化温 度由低到高,最高为80℃,磺化1小时,老化0.5小时,磺化时间与老化时间相对较长,且老 化与磺化在同一反应器内进行,最后得到的磺化产物的5%Klett值在300左右,还是不能满足 工业化产品的要求,增加了后续的漂白工艺的难度。分段磺化工艺提高了磺化率,但是副产 物二钠盐的含量并未明显降低,由于工艺流程的延长,能耗和生产成本也相应的增加。

国内MES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相应的基础研究。常州合力集团有限 公司、山东金轮工贸公司、常州华仁油脂化工有限公司、成都蓝风集团和浙江赞宇科技有限 公司等对MES的生产进行了数年的基础、工艺研究,并申请了专利。如常州华仁油脂化工有 限公司申请了CN101062908A、CN1297886、CN2451586等相应的专利,在CN101062908A 中采用喷雾进料方式,在转子刮膜剪切混合器中混合,在降膜式磺化器内进行磺化反应,由 于气液接触的表面积较小,磺化、老化的温度较高,时间较长,虽然利用冷风或者常温风来 移走反应的热量,但产物色泽还是较深,管路也出现了堵塞的问题。

虽然MES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但一直没有作为主要表面活性剂使用,原因在于MES的制 备过程(即脂肪酸甲酯的磺化反应)是一个快速的强放热反应。若不能将反应的热量及时移 走,就会导致反应局部温度过高,发生一系列的副反应,产物色泽深,活性物含量低,严重 制约了MES的工业化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反应强放热而难以控制,热量难以及时移走、反应 时间较长、反应温度较高、安全性低等缺点,而提出了一种α-磺酸脂肪酸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将脂肪酸酯与磺化剂分别注入到通道宽度范围为10μm~1 mm,深度范围为10μm~1mm的微结构反应器5和内径为10μm~10mm微通道反应器6中 混合、磺化,控制反应温度为50~100℃,控制反应物料在微结构反应器5中停留1ms~1s, 在微通道反应器6中停留0.5~30min,再注入到内径为10μm~10mm的微通道反应器7中, 在50~100℃的反应温度下老化,控制反应物料在微通道反应器中停留0.5~30min,制得α- 磺酸脂肪酸酯。

上述的微结构反应器为反应器5中有一个微米尺度的微反应通道,通道有1~5个进口和 1~3个出口,其基板材质为不锈钢、聚四氟乙烯、玻璃、陶瓷、硅或者硅化合物。

其中所述的微通道反应器6和7的内径优选为10μm~6mm;所述的微通道反应器材质 为不锈钢、聚四氟乙烯或玻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300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