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氯乙烯复合管材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910019376.6 | 申请日: | 2009-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96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昭;高步良;于元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11/04 | 分类号: | F16L11/04;F16L11/20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 地址: | 255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 分子量 聚乙烯 聚氯乙烯 复合 管材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氯乙烯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管和 改性聚氯乙烯外壁复合而成,其中:
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管包括如下以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分:
①粘均分子量≥15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100
②分子量2000-10000的聚乙烯蜡 1-10
b.改性聚氯乙烯外壁包括如下以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分:
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管的制造
①配料
准确称取粘均分子量≥15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00重量份,分子量2000-10000的 聚乙烯蜡1-10重量份混匀,备用;
②挤出成型
将步骤①混合均匀的原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聚乙烯蜡混合物送入螺杆挤出机,经管 材模具挤出成型,主要操作条件:挤出机料筒温度100℃-200℃,模具温度150℃-210℃ ,模具冷却定型段和芯棒的温度控制在60℃-100℃之间,挤出螺杆转速为10-30rpm;
③定型、牵引、切断
步骤②成型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管,采用塑料加工传统工艺,定型、牵引、切断 ,得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管;
b.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管与聚氯乙烯外壁的复合
①配料
准确称取聚氯乙烯树脂100重量份、抗冲击改性剂0-15重量份、热稳定剂0.5-8.0重 量份、润滑剂0.07-1.0重量份,颜料适量,投入高速混料机中,混合至90℃-130℃,放 入冷却混料机中,搅拌下冷却至60℃以下,备挤出复合用;
②挤出成型复合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采用专用的复合模具挤出成型,同时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管热熔 复合在一起,操作条件:挤出机料筒温度130℃-180℃,挤出机转速10-25rpm;复合模具 温度控制在140℃-220℃,模具的压缩比选择3-10;
③牵引、定型、冷却
定型模具通入冷却水将复合管冷却到80℃以下,采用PVC加工的常用设备牵引、定型、 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氯乙烯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其中:
a.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管包括如下以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分:
①粘均分子量200-600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100
②分子量2000-10000的聚乙烯蜡 3-7
b.聚氯乙烯外壁包括如下以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氯乙烯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b中所述之 抗冲击改性剂是从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氯化聚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中 选择出来的一种或其任意两种以上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氯乙烯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b中所述之热 稳定剂是铅盐系列稳定剂或其它常用PVC热稳定剂。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氯乙烯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b中所述之润 滑剂是硬脂酸。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氯乙烯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a中所述之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内管的聚乙烯蜡用下述材料代替,以重量份数计:
液晶高分子材料 5-10
增强剂 5-15。
7.根据权利要求6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氯乙烯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高 分子材料选用LCP-2125、LCP-4008或LCP-4008L,所述增强剂采用蒙脱土、三氧化二铝、碳 化硅或重晶石。
8.根据权利要求1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氯乙烯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之超高分 子量聚乙烯内管的厚度∶聚氯乙烯外壁的厚度=1∶10-10∶1。
9.根据权利要求1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氯乙烯复合管材,其特征在于制造方法的步 骤b②中所述之专用复合模具,包括中空芯棒(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从中穿过,芯棒带 有隔热夹层(2),外套(4)长于芯棒(1),并在末端收缩,采用侧进料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93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