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共混改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11833.7 | 申请日: | 2009-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5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曹义鸣;宋春亮;于海军;介兴明;刘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01D71/34 | 分类号: | B01D71/34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周秀梅 |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偏氟 乙烯 超滤膜 改性 方法 | ||
1.一种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共混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聚合物和亲水性无机纳米颗粒溶解于良溶剂和添加剂中,得到混合均匀的制膜液,刮膜得成品;
聚合物由两种组分组成,主要成分为聚偏氟乙烯PVDF,次要聚合物A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砜PSF和/或聚酰胺PA,其比例PVDF/A为7/3~9/1;聚合物浓度为制膜液总质量的8~15%;
其中无机纳米颗粒作为亲水性试剂,其用量为聚合物质量的1~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滤膜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无机纳米颗粒为Al2O3、SiO2、TiO2、Fe3O4、ZrO2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滤膜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无机纳米颗粒粒径大小为1nm~50nm。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滤膜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C、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添加剂为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400、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溶剂与添加剂的质量比例为82/3~89/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1183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限位构造和把套组件的胶枪进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吸收、解吸实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