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910004722.3 | 申请日: | 2009-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5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节郎;三轮广明;石井克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B32B3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茂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通过粘接剂将透明基板(保护盖)粘贴在显示面板上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从小型的移动电话用到大型的TV用,作为各种大小的显示装置而被采用。
图10是说明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图10中示出例如将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面板PNL组装到移动电话等的框体CAS中的状态。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显示面板PNL例如包括基板SUB1、基板SUB2、使基板SUB1和基板SUB2粘合的密封材料SL、被密封在由基板SUB1 、基板SUB2、密封材料SL围成的内部的液晶LC、配置在基板SUB1的与液晶LC相反一侧的偏振板POL1、配置在基板SUB2的与液晶LC相反一侧的偏振板POL2。
显示面板PNL以与设置在框体CAS上的开口部重叠的方式而配置。在框体CAS的开口部例如用双面胶带TAP等粘贴玻璃或丙烯酸(PMMA)等透明基板(保护盖)COV。而且,在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在显示面板PNL和透明基板COV之间存在着中间有空气层的空间SP。
除了图10所示的结构,例如有如专利文献1那样通过紫外线固化型或热固化型的粘接剂,将强化基板等透明基板粘贴在液晶显示面板上的结构。此时,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技术方案:为了抑制气泡残留,在外周形成粘度为10,000~100,000cP(1cP=1mPa·s)的高粘度粘接剂,并在其内侧涂敷粘度为100~1,000cP的低粘度粘接剂,在真空下(减压下)粘合,由此即使卷入了直径1mm左右的小气泡,通过返回至大气压也能消灭气泡。而且,作为难以卷入气泡的粘度,记载有100~1,000cP。
此外,关于抑制气泡残留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图案状配置热固化型粘接剂和气泡,通过成为不固化的第一加热温度并且进行减压(真空)来溶解气泡,之后加压并以第二加热温度进行固化。还记载有:此时,使粘接剂成为点或交叉条状(格子状)、涂敷时的粘度为1000cP以上、以第一温度加热时的粘度为100cP以下。
另外,在专利文件3中记载有:在进行真空粘合而使得没有残留气泡时,在角部配置紫外线固化型临时固定用粘接树脂,使热固化型密封用粘接树脂成为线状或点状。
本申请人先于本申请进行了关于通过粘接剂将透明基板粘贴在显示面板上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申请(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543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686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4341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3469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图10所示的结构时,由于空间SP的部分存在空气层,由于空气层与透明基板COV等之间因折射率不同而产生的表面反射,有时可视性降低。
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的情况下,低粘度粘接剂的粘度较低,因而需要在外周设置高粘度粘接剂。因此,涂敷工序变得复杂。进而,若不以高精度控制低粘度粘接剂的高度,则与高粘接剂之间出现台阶,反而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气泡。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的情况下,在不使热固化型粘接剂固化的第一加热温度下提高了粘度时,有时超过显示面板的耐热温度。
在专利文献3记载的技术的情况下,未记载热固化型密封用粘接树脂为线状或点状时的大小和粘度,在相邻的密封用粘接树脂之间离开较远时,有可能卷入较大的气泡。另外,由于是热固化型,因而有时超过显示面板的耐热温度。
在专利文献4记载的技术的情况下,固化前的粘接剂的粘度为2000~5000mPa·s,但在粘度为5000mPa·s以下的情况下,进行丝网印刷时,粘接剂易于向丝网版的背面回流,因而需要以20~30次冲击来清扫丝网版的背面,造成制造所需的时间变长。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通过粘接剂在减压环境下粘合显示面板和透明基板时,通过研究粘接剂的粘度、涂敷图案、粘合时的气泡大小、固化方法等其中一点以上,能抑制气泡残留、并且缩短制造所需的时间。
本发明的构成例如能够为如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未经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100047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