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策略服务器分配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125626.8 | 申请日: | 2008-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6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约翰·鲁内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赵伟 |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策略 服务器 分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通信网络的策略控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动态分配策略服务器的策略控制架构和方法。
背景技术
策略控制是用于根据预定义的策略来控制网络资源的使用的过程。该策略典型地包括管理如何使用网络资源的规则的正式集合。当移动设备尝试接入网络或者调用服务时,策略控制功能基于由服务提供方确立的策略来确定是否允许接入或服务。可以通过准入控制和/或服务质量(QoS)控制来执行策略规则。
在IP多媒体子系统(IMS)网络中,由两个功能实体来实现策略控制功能:策略执行点和策略决定点。策略执行点典型地驻留在用户业务流经的节点中。策略执行点基于可应用的策略来阻止或者许可用户业务。策略决定点是确定向给定服务应用什么策略规则的策略服务器。网络典型地包括多个分配以服务于特定移动设备的策略决定点或策略服务器。
在新兴的网络中对策略服务器的容量需求很有可能由于几个原因而增长。典型地,策略的当前静态本质意味着仅在服务和承载建立时才涉及策略决定点或策略服务器。当引入更高级的和动态的策略时,策略服务器将不得不连续地收集动态输入数据,用于进行策略决定。另外,增长的用户数量以及分组数据服务采用率指示了策略服务器上的负载将增加。
给出了针对策略服务器的增长的需求,因而需要一种有效的、灵活的、以及可容易缩放的策略控制架构,来满足针对策略服务器资源的增长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向移动设备或移动订户动态地分配策略服务器的策略控制架构和方法。该策略控制架构引入一种被称作策略服务器控制功能的新的策略控制单元。当移动订户附着至接入网络时,该策略服务器控制功能向该移动订户动态地分配策略服务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移动订户从所有接入网络分离时,该策略服务器控制功能还将策略服务器解除分配,以让该策略服务器资源可用于其他移动设备。策略服务器控制功能利用多个接入网络的概观,从归属订户服务器或者其他网络单元处接收附着/分离事件通知。响应于附着事件通知,策略服务器控制功能将策略服务器从策略服务器池分配给移动订户。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移动订户不再附着于任何接入网络时,策略服务器控制功能还可以接收分离事件通知,并且将策略服务器解除分配。策略服务器控制功能还向其他请求实体(比如策略执行点和其他策略服务器控制功能)提供所分配的策略服务器的地址信息。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通信网络的示例策略控制架构。
图2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使用无状态策略服务器控制功能的示例策略控制过程。
图3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使用无状态策略服务器控制功能的示例策略控制过程。
图4示出了使用有状态的策略服务器控制功能的示例策略控制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通信网络中的用于实现策略控制的示例功能实体。策略控制是用于实现策略规则集合的机制,该策略规则管理如何使用网络资源。当移动设备100尝试接入网络资源或调用特定服务时,策略控制功能基于策略规则集合来确定是否允许该接入或服务。策略规则可以是会话特定的、或者会话非特定的、以及预定义的或动态的。策略控制功能监视用户平面中的业务,以确保不违反策略规则。举个例子,策略规则可以指定对于特定数据服务流来说是允许的编解码或媒体承载的类型。可以使用图1所示的策略控制架构以实现例如IMS网络或其他IP网络中的策略控制。
网络10的主要组件包括接入网络(AN)12、归属订户服务器(HSS)14、策略执行点(PEP)16、策略服务器(PS)18、策略服务器控制功能(PSCF)20、以及应用功能(AF)22。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具有适合的处理和存储器资源的计算机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比如HSS 14、PEP 16、PS 18、PSCF 20、以及AF 22。
AN 12向移动设备100提供对通信网络10的接入。例如,AN 12可以包括向移动电话和其他移动设备提供无线移动通信服务的蜂窝网络,比如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宽带码分多址(WCD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或码分多址(CDMA)网络。AN 12还可以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比如无线保真(WiFi)或全球微波接入可互操作(WiMax)网络。本发明应当也可应用于未来的接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256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联合视频监控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RAKE接收器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