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吸提高剂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117411.1 | 申请日: | 2008-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3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Y·迪克曼;M·伊沙克;I·穆恩斯特;L·皮卡德;A·本茨;J·兰杰瓦德;K·克罗伊茨;H·克勒;F·C·戈特;R·B·雷特尔;J·孟泰戈;U·许博-莫利特;W·克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P7/04 | 分类号: | A01P7/04;A01P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金辉;林柏楠 |
| 地址: | 德国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 ||
本发明涉及可通过将单烯属不饱和羧酸酯与N-乙烯基酰胺、N-乙烯基内酰胺、N-乙烯胺或N-乙烯亚胺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在作物保护配制剂中的用途,更具体涉及包含那些共聚物的作物保护配制剂。
内吸农药为例如通过根和叶被植物吸收以及在植物中在韧皮部迁移的化合物,其中所述韧皮部为将营养物输送至其中需要它们的所有植物部分的输送系统。
内吸的农药向农民提供了许多益处:与用非内吸农药处理的植物相比,植物吸收农药(这可通过种子处理、叶面处理或土壤处理实现,其中同时或依次施用种子和各配制剂(如颗粒配制剂))产生对害虫具有更长抗性的植物。
对于提供植物健康效果的农药,希望增加它们在植物中的吸收。术语“植物健康”例如描述了下列有利性能:改善的作物特性包括但不限于:更好萌发、作物产量增加、更有利的蛋白质和/或含量、更有利的氨基酸和/或油组成、更发达的根系(改善根的生长)、分蘖增加、植物高度增加、叶片变大、死亡的基生叶更少、更强的分蘖、叶颜色更绿、色素含量、光合作用活性、需要更少的肥料、需要更少的种子、更能生产的分蘖、较早开花、谷物更早成熟、更少的植物倒伏、枝生长增加、植物活力增加、植物直立增加或早期发芽;或至少两种或更多种上述效果的组合或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熟知的任何其它优点。
然而,许多农药不显示令人满意的内吸作用。此外,已知的内吸农药的内吸作用还有改进的空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农药的内吸作用,优选改进具有低内吸或不具有内吸的农药的内吸作用。
许多可用作增溶剂的聚合物在本领域是已知的。
“增溶”是指借助可以是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助剂化合物将微溶或不溶于水的农药稳定且均匀地分布于水相中。
然而,事实上将农药均匀分布于水相中并不必要,这是指农药也被植物的根或叶良好吸收并易于在韧皮部中输送。
EP-A 0 506 313公开了当在农业化学配制剂中包括水溶性聚合物时提高了内吸农药的内吸活性。
现在发现可通过将单烯属不饱和羧酸酯与N-乙烯基酰胺、N-乙烯基内酰胺、N-乙烯胺或N-乙烯亚胺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特别可用于提高农药的内吸作用。
这类共聚物由WO 2006/018135已知为增溶剂并且在该文献中建议用于作物保护制剂。然而,并没有提及该共聚物的内吸提高作用。K.A.Basha等描述了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与N-乙烯基-2-吡咯烷酮共聚物的合成。并没有公开作为内吸提高剂的作用。
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可通过聚合如下组分而获得的共聚物在提高农药内吸作用中的用途:
a)至少一种式(I)化合物(单体α):
其中
R1和R2在每种情况下相互独立地为H或CH3,
R3为C6-C10芳基或C7-C12芳烷基,其可带有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C1-C9烷基和/或C1-C5烷氧基取代基,和
n为0-100的整数,
b)至少一种选自具有2-15个碳原子的N-乙烯基酰胺、N-乙烯基内酰胺、N-乙烯亚胺和N-乙烯胺的化合物(单体β),
c)合适的话一种或多种不同的二官能交联剂组分,和
d)合适的话一种或多种不同的调节剂,和
e)合适的话一种或多种其他可共聚的组分(单体γ)。
本发明用途增加了植物对所需农药的吸收并因此增加了对真菌、害虫和杂草的防治,以及增加了植物健康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提供一种增加农药内吸作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农药与本发明共聚物结合施用于植物或其种子或其繁殖材料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增加内吸作用”是指与不含特定共聚物的其他方面相同的配制剂处理相比,在处理7天内所给农药的吸收增加至少15%,优选25%,更优选33%。
优选农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内吸。更优选农药的logP值≤4(根据EEC方法79/831附件V.A8通过HPCC测定,使用梯度方法,乙腈/0.1%含水磷酸),尤其是logP值≤4且≥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斯夫欧洲公司,未经巴斯夫欧洲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74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