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电流馈电的基于双极结型晶体管(BJT)的电子镇流器的改进效率和波峰因数的电路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114868.7 | 申请日: | 2008-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3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T·陈;N·库马;J·K·斯卡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41/282 | 分类号: | H05B41/28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柯广华;徐予红 |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电流 馈电 基于 双极结型 晶体管 bjt 电子镇流器 改进 效率 波峰 因数 电路 | ||
1.一种电流馈电的基于双极结型晶体管(BJT)的逆变器镇流器,包括:
第一基极驱动电路(16),配置成驱动第一BJT开关(Q1);
第二基极驱动电路(18),配置成驱动第二BJT开关(Q2);
第一高速驱动峰值电流限制电路(C9、R6),配置成连同所述第一基极驱动电路(16)来操作;以及
第二高速驱动峰值电流限制电路(C10、R7),配置成连同所述第二基极驱动电路(18)来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镇流器,其中配置成驱动所述第一BJT开关(Q1)的所述第一基极驱动电路(16)包括,
第一二极管-电阻器并联电路(D6、R4),布置成接收驱动信号并选择性地将所接收的驱动信号供应到所述第一BJT开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镇流器,其中配置成连同所述第一基极驱动电路来操作的所述第一高速驱动峰值电流限制电路包括,
第一电容器-电阻器串联电路(C9、R6),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电阻器并联电路并联地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镇流器,其中配置成驱动所述第二BJT开关的所述第二基极驱动电路包括,
第二二极管-电阻器并联电路(D7、R5),布置成接收驱动信号并
选择性地将所接收的驱动信号供应到所述第二BJT开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镇流器,其中配置成连同所述第二基极驱动电路来操作的所述第二高速驱动峰值电流限制电路包括,
第二电容器-电阻器串联电路(C10、R7),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电阻器并联电路并联地布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电阻器串联电路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电阻器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器和电容器的值彼此相等。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镇流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器-电阻器串联电路和所述第二电容器-电阻器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器和电容器的至少一个的值彼此不相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镇流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极驱动电路的驱动绕组和所述第一BJT开关的发射极串联的不平衡电阻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镇流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基极驱动电路的驱动绕组和所述第二BJT开关的发射极串联的不平衡电阻器。
10.一种改进基于双极结型晶体管(BJT)的逆变器镇流器的效率和波峰因数的方法,包括:
选择包括第一并联二极管-电阻器电路的第一基极驱动电路的电阻器的电阻器值以获得期望的第一BJT接通速度,所述第一并联二极管-电阻器电路布置成接收驱动信号并选择性地将所接收的驱动信号供应到第一BJT开关;
选择包括第二并联二极管-电阻器电路的第二基极驱动电路的电阻器的电阻器值以获得期望的第二BJT接通速度,所述第二并联二极管-电阻器电路布置成接收驱动信号并选择性地将所接收的驱动信号供应到第二BJT开关;
提供第一高速驱动峰值电流限制电路以连同所述第一基极驱动电路来操作;以及
提供第二高速驱动峰值电流限制电路以连同所述第二基极驱动电路来操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所述第一和第二高速驱动峰值电流限制电路降低所述第一和第二BJT开关上的功率耗散。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所述第一和第二高速驱动峰值电流限制电路增加所述第一和第二BJT开关的断开时间。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提供所述第一和第二高速驱动峰值电流限制电路生成供应到由所述镇流器控制的灯的偶次谐波电压波形。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高速驱动峰值电流限制电路的电阻器和电容器值的至少一个和所述第二高速驱动反峰值电流限制电路的电阻器和电容器值的至少一个彼此不同,其中偶次谐波电压波形被生成并供应到由所述镇流器控制的灯。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基极驱动电路的驱动绕组和所述第一BJT开关的发射极串联的不平衡电阻。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基极驱动电路的驱动绕组和所述第二BJT开关的发射极串联的不平衡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486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