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造模具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114287.3 | 申请日: | 2008-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2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柴田清;市原敏朗;林敏郎;田上敬三;山下正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2C9/06 | 分类号: | B22C9/06;B22D17/2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铸造 模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模具装置,其在可动模具上设有与固定模具之间形成产品型腔的滑动型芯。
背景技术
为了一体铸造发动机的缸盖等含有冷却用散热片的复杂形状产品,仅仅在固定模具和可动模具中无法起模,而在可动模具上设置多个滑动型芯。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了涉及这种滑动型芯的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的内容为:设置从周围接近/离开可动模具的滑动模具,通过这四个滑动模具保持型芯,从而在浇注时,缸盖的与缸体抵接的表面成为大致铅垂方向。
专利文献2公开的结构为:为了防止在合模时滑动型芯倾斜,在滑动型芯中具有当固定在可动模具上时与可动模具抵接的面,另外,滑动型芯的一部分作为凸部,在合模时由固定模具承受该凸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34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11713号公报
图3是示出上述现有技术的铸造模具装置的图,铸造模具装置包括固定模具101和可动模具102,可动模具102上设有滑动型芯103…,在固定模具101上形成有与滑动型芯103的凸部104的背面锥面104a抵接而承受铸造时的压力的止动部105和合模时与滑动型芯103的侧面104b抵接的定位部106,在该定位部106上设有与可动模具102的定位孔107卡合的定位销108。
作为以往的铸造模具装置,由于各个止动部105是呈岛状独立形成的,因此,若承受较大铸造压力则会变形,其结果,压力会使滑动型芯103复位,从而在滑动型芯103之间产生间隙,并且,金属溶液会进入该间隙。
由于该金属溶液的进入不仅成为产品产生毛刺的原因,而且,若仍处于这种状态,则铸造模具装置会破损,因此,必须频繁除去进入而凝固的金属溶液。
另外,在滑动型芯与固定模具之间容易产生因温度差引起的热膨胀量的差,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合模,则会使滑动型芯偏向一个方向,从而会在滑动型芯的侧面产生间隙。
另外,图4为合模时的剖面图,在以往的铸造模具装置中,由于滑动型芯103的凸部104的高度比产品型腔C的高度高,因此,止动部105的有效面积(承受铸造压力的面积)相对较小,从而会徒劳地加厚模具以致增加重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铸造模具装置在可动模具上具备与固定模具之间形成产品型腔的滑动型芯,框架部在上述固定模具的模具对合面一体突出,在该框架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止动部,该止动部在合模时与上述滑动型芯的凸部背面抵接而承受铸造压力。
在本发明中,作为上下基准,固定模具为上,可动模具为下。因此,在实际的铸造模具中,即使在左右配置固定模具和可动模具而模具对合面处于垂直的情况下,仍能够使可动模具的背面为高度基准的底面。
另外,优选在上述可动模具的四角设置高度与滑动型芯的凸部相等的定位基准座,在该定位基准座与滑动型芯的侧面之间设置防侧推力挡键。另外,更为优选的是,上述滑动型芯的凸部的高度与上述产品型腔的高度大致相等。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固定模具的模具对合面上设有框架部,且在该框架部的内侧面上设有止动部,因此,在铸造压力或因热膨胀形成的合模余量过大,止动部磨损或磨耗的情况下,仅更换止动部就能解决。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不是在固定模具,而是在可动模具上设置滑动型芯的定位基准座,因此,既不会产生因固定模具与滑动型芯的温度差(热膨胀量的差)引起的间隙,也不会产生毛刺。
另外,根据本发明,即使与以往相比,使毛刺变薄,有效面积(受压面积)也不会改变,从而能够减轻铸造模具装置的整体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铸造模具装置的开模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铸造模具装置的合模状态的剖面图。
图3为以往的铸造模具装置的开模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以往的铸造模具装置的合模状态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固定模具
2可动模具
3框架部
4止动部
5定位销
6滑动型芯
7凸部
7a凸部的背面
8定位孔
9定位基准座
10防侧推力挡键
101固定模具
102可动模具
103滑动型芯
104凸部
104a凸部的背面
104b凸部的侧面
105止动部
106定位部
107定位孔
108定位销
C产品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142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引弧控制方法
- 下一篇:将致冷剂泄放到冷轧机中的工作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