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析用器件及使用该器件的分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107759.2 | 申请日: | 2008-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02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1 |
| 发明(设计)人: | 佐伯博司;田头幸造;来岛知裕;杉本博文;渡部贤治;高桥长;木藤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1N35/08 | 分类号: | G01N35/08;G01N3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鑫;胡烨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析 器件 使用 方法 | ||
1.一种分析用器件,该分析用器件具有将试样液通过离心力向测定点 输送的微通道结构、且用于读取所述测定点的反应液的信息,其特征在于, 包括:
利用所述离心力将所述试样液分离成溶液成分(18a)和固体成分(18b) 的分离腔(23);
输送用所述分离腔(23)分离得到的所述溶液成分(18a)并进行保持 的计量流路(38);
设于所述计量流路(38)和所述分离腔(23)之间且输送所述分离腔 (23)的所述溶液成分(18a)的第一连接流路(37);以及
以在所述分离腔(23)中沿着侧壁且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心(107)沿径 向延长的方式形成的第一毛细管腔(33),
所述第一毛细管腔(33)的靠近所述旋转轴心(107)的一端相比所述 溶液成分(18a)和所述固体成分(18b)的分离界面(18c)要更接近所述 旋转轴心(107),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流路(37)相连接,
所述第一毛细管腔(33)的远离所述旋转轴心(107)的另一端以伸长 至所述分离腔(23)的外周面(23b)的方式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用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流路, 所述连接流路与所述分离腔的最外周位置连通,具有在比保持于所述分离 腔的试样液的液面更靠近内周的位置进行弯曲的虹吸管结构;以及溢流腔, 所述溢流腔位于所述分离腔的最外周位置的外侧,通过所述连接流路与分 离腔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用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分离腔 的外周位置连通地形成的第二毛细管腔,所述第二毛细管腔对分离得到的 固体成分的一部分进行保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用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如下构成:通 过血液分离壁将所述分离腔的内部分割为血浆贮留部和血细胞贮留部,所 述试样液中通过离心力的作用而离心分离得到的成分通过所述血液分离壁 的间隙流入所述血细胞贮留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析用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分离壁以 与所述血细胞贮留部接触的壁面和旋转中心的距离为恒定的圆弧面来形 成。
6.一种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分析用器件(1)旋转以将点样于所述分析用器件(1)的试样液输 送至分离腔(23)进行离心分离,停止所述旋转并将利用所述离心分离进 行分离所得的溶液成分(18a)与固体成分(18b)中的所述溶液成分(18a) 通过第一毛细管腔(33)优先吸出,并经由第一连接流路(37)输送至计 量流路(38)的步骤,所述第一毛细管腔(33)以在所述分离腔(23)中 沿着侧壁且间隙小于所述分离腔(23)、并从所述旋转轴心(107)沿径向 延长的方式形成,其远离所述旋转轴心(107)的一端以伸长至所述分离腔 (23)的外周面(23b)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流路(37)与所述第一 毛细管腔(33)的离所述旋转轴心(107)较近的一端相连接;
使所述分析用器件(1)旋转,将所述计量流路(38)内的所述溶液成 分(18a)向测定室(40)进行输送,并将所述溶液成分与试剂混合来获取 试样的步骤;以及
当所述测定室(40)位于读取位置时,对所述试样进行读取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10775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