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黑素瘤的细胞系、含有它们的组合物、制备所述组合物的方法以及治疗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018249.8 | 申请日: | 2008-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1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乔斯·莫多;马里亚·马塞拉·巴里奥;埃里卡·马里亚·万厄弗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科学和技术研究委员会(CONICET);销售基金会;INIS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9/00 | 分类号: | A61K39/00;C12N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顾晋伟;彭鲲鹏 |
| 地址: | 阿根廷布宜*** | 国省代码: | 阿根廷;A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黑素瘤 细胞系 含有 它们 组合 制备 方法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治疗黑素瘤的细胞系、含有它们的组合物、制备所述组合物的方法以及治疗方法。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用于治疗恶性疾病的多种人黑素瘤细胞系,其中所述细胞系为:(a)Mel-XY1(2007年3月23日以保藏号DSM ACC2830保藏于德国微生物和细胞培养物保藏中心DSMZ-Deutsche Sammlung von Mikroorganismen undZellkulturen GmbH,Inhoffenstraβe 7 B 38124 Braunschweig,Germany),(b)Mel-XY2(2007年3月23日以保藏号DSM ACC2831保藏于德国微生物和细胞培养物保藏中心DSMZ-Deutsche Sammlungvon Mikroorganismen und Zellkulturen GmbH,Inhoffenstraβe 7 B38124 Braunschweig,Germany),(c)Mel-XY3(2007年3月23日以保藏号DSM ACC2832保藏于德国微生物和细胞培养物保藏中心DSMZ-Deutsche Sammlung von Mikroorganismen und Zellkulturen GmbH,Inhoffenstraβe 7 B 38124 Braunschweig,Germany),(d)Mel-XX4(2007年3月23日以保藏号DSM ACC2829保藏于德国微生物和细胞培养物保藏中心DSMZ-Deutsche Sammlung von Mikroorganismen undZellkulturen GmbH,Inhoffenstraβe 7 B 38124 Braunschweig,Germany),或(e)上述细胞系的亚群。可对所述细胞系进行照射,从而获得上述细胞系的凋亡表型群和坏死表型群。所述组合物可以含有佐剂和/或免疫调节剂和/或自体树突细胞。
背景技术
目前已进行了许多努力并利用许多资源进行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已有重要证据指出了T淋巴细胞在对癌症有效的免疫应答中的中心作用(Oliver RT,Nouri AM.T;Cancer Surv 1992;13:173-204)。为此,已经使用单独的、带有佐剂的或与一些细胞因子组合的同种异体细胞进行治疗。
另一方面,为人们所知的是,由于其刺激幼稚T淋巴细胞的非凡能力,树突细胞(DC)是可起始T细胞应答的抗原呈递细胞(Schuler G,Steinman RM.J Exp.Med 1997;186:1183-7,和Banchereau J,Steinman RM.Nature 1998;392:245-52)。
已经有人在小鼠模型和人体中显示DC结合凋亡细胞,从而呈递产生I类HLA复合物/肽的抗原,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Albert ML,Pearce SF,Francisco LM,Sauter B,Roy P,Silverstein RL,Bhardwaj N.J Exp Med.1998,188:1359-1368;Chen Z,Moyana T,Saxena A,Warrington R,Jia Z,Xiang J.Int J Cancer.2001,93:539-548和Shaif-Muthana M,McIntyre C,Sisley K,Rennie I,Murray A.CancerRes.2000,60:6441-6447)。为此,很重要的是凋亡细胞诱导树突细胞(DC)的成熟,但是许多人报导,人凋亡细胞不使DC成熟或者诱导这些DC丧失成熟(Pietra G,Mortarini R,Parmiani G,Anichini A.Cancer Res 2001,61:8218-8226;Labarriere N,Bretaudeau L,GervoisN,Bodinier M,Bougras G,Diez E,Lang F,Gregoire M,Jotereau F.IntJ Cancer 2002,101:280-286和Demaria S,Santori FR,Ng B,Liebes L,Formenti SC,Vukmanovic S.J Leukoc Bi0l.2005,77:361-36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科学和技术研究委员会(CONICET);销售基金会;INIS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家科学和技术研究委员会(CONICET);销售基金会;INIS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82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