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变速器的减震器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013224.9 | 申请日: | 2008-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8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义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H61/06 | 分类号: | F16H6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田军锋;魏金霞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变速器 减震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机动车中使用的自动变速器用减震器机构,且更具 体地,涉及一种对供给至摩擦元件的机油压力进行衰减的自动变速器的减 震器机构。
背景技术
在已知技术中,为了将通过供给至摩擦元件的初始液压压力而迅速应 用的车辆自动变速器中的摩擦元件(例如,离合器或制动器)所引起的对 车身的换档冲击最小化,使用一种包括储能器和孔口的自动变速器的减震 器机构,所述储能器和孔口都设置在专用于衰减液压压力的液压通路中 (例如,参考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11-153214(JP-A-11-153214))。此外, 图6示出了另一种已知的自动变速器的减震器机构,其具有:减震器30, 其由滑动构件31、弹性构件32、容纳这些构件的容器构成;第一液压管 42,其一端连接至泵41而另一端连接至减震器30;第二液压管43,其一 端连接至减震器30而另一端连接至摩擦元件46,孔口44设置于第一液压 管42与第二液压管43之间;支管45,其从第一液压管42分支并延伸至 第二液压管43,并且,单向阀47设置在支管43的中途使得减震器30与 单向阀47以并联方式定位。
但是,根据以前的现有技术的自动变速器的减震器机构,因为储能器 和孔口设置在液压通路中作为压力衰减元件,所以涉及以下问题。即,因 为孔口的直径是不可变的,而且孔口以与储能器分离的方式设置在液压通 路中,所以从液压压力供给之初的等级到应用摩擦元件所需的等级的液压 压力的上升是缓和的,这可能导致操作响应延迟。此外,根据上述自动变 速器的减震器机构,在供给至摩擦元件的液压压力达到应用所述摩擦元件 所需等级以前用于吸收液压压力超调的衰减作用有效,并且当液压压力达 到所述应用等级时取消所述衰减作用。这种特征需要另外的回路装置和另 外的控制器,这使得系统构造进一步复杂化。同样地,在图6中示出的现 有技术的减震器机构中,固定直径的孔口44和减震器30以并联方式分开 定位。因此,从液压压力供给之初的等级至应用摩擦元件所需的等级的液 压压力的上升是缓和的,这可能导致操作延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减震器机构,其能够抑制在换档等时可 能发生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档冲击,同时实现施加于诸如离合器的摩擦元件 的液压压力的高响应性。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的减震器机构,所述自动变速器 的减震器机构设置在第一液压通路与第二液压通路之间,其中,机油被供 给至所述第一液压通路,从所述第二液压通路将机油供给至摩擦元件,并 且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减震器机构适于衰减供给至所述第一液压通路的机 油的压力且随后将压力衰减后的机油经由所述第二液压通路供给至所述 摩擦元件。此自动变速器的减震器机构具有:容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液 压通路与所述第二液压通路之间;滑动构件,其设置在容器中使得其能够 在容器中滑动;以及弹性构件,其设置在所述滑动构件与所述容器的内面 之间。所述容器具有压力室,所述压力室由所述滑动构件和所述容器的内 面限定并与从所述第一液压通路分支的分支液压通路相连通。所述滑动构 件具有连通孔,通过在经由所述分支液压通路供给到所述容器的压力室中 的机油的压力下收缩的所述弹性构件,将所述第一液压通路与所述第二液 压通路设置成经由所述连通孔彼此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32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单元
- 下一篇:定影装置和具备其的图像形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