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辊及纤维束排列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011284.7 | 申请日: | 2008-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74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吉川元基;竹内纯治;安居义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 主分类号: | B65H57/14 | 分类号: | B65H57/14;B65H63/04;D03D4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严志军;杨 楷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排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与没有扭绞的纤维束接触并引导该纤维 束的引导周面的导辊及具有该导辊的纤维束排列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轻的构成材料而广泛使用的纤维强化复合材 料,有的纤维强化复合材料使用三维织物(三维纤维结构体)作为强化 材料。该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的强度非常高,被使用作为飞机等的构成 材料的一部分。作为这样的纤维强化复合材料的强化材料所使用的三 维纤维结构体的制法,有如下方法,该方法中,将纤维束排列为折回 状的纤维束层层叠为多层,形成为至少2轴取向的层叠纤维束群,用 排列在与各纤维束层垂直方向的厚度方向线将该层叠纤维束群结合。 在专利文献1中披露了一种纤维束排列装置,该装置边从沿着排列面 移动的导管送出纤维束,边在以规定间距配置的销针之间使纤维束以 扁平的状态、且以纤维束的扁平的面沿着排列面的状态排列为折回 状,形成纤维束层。
从供给源送出的纤维束与多个导辊的引导周面接触,被导 至导管。多个导辊中的一部分被马达驱动,被马达驱动的导辊以其引 导周面的周向速度比纤维束的运送速度(即导管的移动速度)快的方式 进行旋转。这是为了顺利运送纤维束。
但是,在被马达驱动的导辊的周向速度较大时,在导辊的 引导周面的周围会产生伴随气流,纤维束的单纤维有时会因该伴随气 流而缠绕在引导周面上。即使单纤维只断开一条,若单纤维一旦缠绕 在导辊上,则其他单纤维也会抽动,缠绕在导辊上,结果整个纤维束 都会缠绕在导辊上。若这样,则无法向导管供给纤维束。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163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不扭绞的纤维束不会缠绕在导辊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引导不扭绞的纤维 束的可旋转的导辊。该导辊包括:为引导上述纤维束而与该纤维束接 触的引导周面;设置在上述引导周面的轴向两侧的侧面;以及通过上 述导辊的旋转将空气从上述侧面中的至少一个导入并向上述引导周 面的径向外侧吹出的空气流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导辊,将从筒管送出的纤维束 以扁平的状态排列的纤维束排列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纤维束排列装置的侧视 图。图1(b)是图1(a)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1(c)是沿图1(b)的1c-1c线 的截面图。 图2(a)是省略图1(a)的纤维束排列装置的一部分的水平截面图。 图2(b)是图1(a)的纤维束排列装置的局部放大水平截面图。 图3(a)是显示纤维束的排列的立体图。图3(b)是导管的局部放大 立体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辊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5(a)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辊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5(b)是沿图5(a)的5b-5b线的截面图。 图6(a)是显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导辊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6(b)是沿图6(a)的6b-6b线的截面图。 图7(a)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导辊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7(b)是沿图7(a)的7b-7b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图1至图3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第一实施方 式。图1(a)显示本实施方式的纤维束排列装置10的整体。 如图2(a)所示,在长方形的底座11上设置一对沿底座11的长度 方向(以下称作X轴方向)延伸的直行滑块12、13。直行滑块12包括 未图示的滚珠丝杠机构以及利用滚珠丝杠机构沿X轴方向移动的移 动体121,直行滑块13包括未图示的滚珠丝杠机构以及利用滚珠丝杠 机构沿X轴方向移动的移动体131。在两个直行滑块12,13中,两个 滚珠丝杠机构被同步驱动,两个移动体121,131同步向X轴方向移动。
在两个移动体121、131上架设沿与X轴方向垂直方向(以 下称作Y轴方向)延伸的直行滑块14。若直行滑块12,13工作,则直 行滑块14向X轴方向平行移动。直行滑块14包括未图示的滚珠丝杠 机构以及利用滚珠丝杠机构沿Y轴方向移动的移动体141。
如图1(a)所示,在移动体141上设有支撑架15。在支撑架 15固定有可正反旋转的马达16。马达16的输出轴即螺旋轴161沿上 下方向(以下称作Z轴方向)延伸。在螺旋轴161上螺合有螺母部18, 在螺母部18上附着固定有支撑板17。若螺旋轴161旋转,则支撑板 17与螺母部18一起沿Z轴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未经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112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性成分在甘油中的悬液
- 下一篇:用于控制车辆大灯的光轴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