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热塑性基体及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烷基酯和苯乙烯单体的三元共聚物的热塑性组合物无效
| 申请号: | 200880007485.X | 申请日: | 2008-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27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 发明(设计)人: | 让-皮埃尔·迪森;罗桑盖拉·皮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克马法国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55/02;C08L6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 莉 |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基体 甲基丙烯酸 烷基 丙烯酸 苯乙烯 单体 三元 共聚物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含有热塑性基体和特定加工助剂的热塑性组合物,所述热塑 性组合物具有特别优异的机械性能,尤其是其性能是各向同性的。
本发明还涉及由所述组合物制造制品的方法并涉及由该组合物得到的 制品。
加工助剂是这样的试剂,其用于使其中引入该加工助剂的热塑性基体在 熔融状态下具有改善的组合物机械强度性能(特别是在断裂伸长率、弹性和 拉伸强度方面)。
通常,加工助剂是通过使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一种或多种丙烯酸酯和/或甲 基丙烯酸酯单体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所述共聚物的分子量可等于几百万。 丙烯酸酯单体通常为丙烯酸C1-C8烷基酯单体,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通常为 甲基丙烯酸C1-C8烷基酯。
然而,这些加工助剂是由具有不均匀组成的共聚物链构成的。具体地说, 对于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正丁酯的间歇共聚得到的加工助剂,甲基丙 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正丁酯具有非常不同的竞聚率,因此,甲基丙烯酸甲酯的 引入速度比丙烯酸正丁酯快。
具体地说,这导致了在共聚开始时丙烯酸正丁酯浓度低且在共聚结束时 丙烯酸正丁酯浓度较高的共聚物链。因此在共聚结束时得到的共聚物链的混 合物是非常不均匀的。
一旦将这些共聚物加入到热塑性基体中,则这些共聚物赋予所得组合物 不均匀性并使该组合物的性质各向异性。这种不均匀性尤其通过例如挤出后 的不规则表面形貌而显现。
此外,目前的PVC泡沫体尤其是硬质泡沫体在表面形貌、密度和机械 性能方面通常是不令人满意的。
本发明人的目标是提供含有热塑性基体和具有加工助剂作用的共聚物 的热塑性组合物,该组合物即使在间歇进行聚合时也具有均匀的外观,并由 此具有均匀的机械性能。
因此,本发明人已经惊讶地发现,通过将在特定范围内的具体单体加入 到起加工助剂作用的共聚物中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
因此,根据第一主题,本发明涉及热塑性组合物,其含有:
·至少一种热塑性基体;和
·至少一种通过使甲基丙烯酸C1-C4烷基酯与丙烯酸C1-C8烷基酯共聚 单体以及苯乙烯单体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
所述甲基丙烯酸C1-C4烷基酯的存在量占所述各单体总重量的75重量 %~92重量%,所述丙烯酸C1-C8烷基酯共聚单体的存在量占所述各单体总重 量的5~25重量%且所述苯乙烯单体的存在量占所述各单体总重量的3~20重 量%。
有利地,该共聚物通过甲基丙烯酸C1-C4烷基酯(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 与丙烯酸C1-C8酯共聚单体以及苯乙烯单体的间歇共聚获得。
表述“各单体总重量”理解为是指甲基丙烯酸C1-C4烷基酯、丙烯酸C1-C8烷基酯共聚单体和苯乙烯单体的引入重量的总和。
引入在上述范围内的苯乙烯单体,由此改变这三种单体的竞聚率,有助 于更容易地将丙烯酸酯单体引入到共聚物链中。
引入在上述范围内的苯乙烯单体,使所得聚合物具有链组成的均匀性, 而在不具有所述苯乙烯单体的共聚物的情况中不存在这种均匀性。
表述“链组成的均匀性”理解为是指各链均具有基本上相同的丙烯酸酯 /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单体比值。该链组成的均匀性可通过任何自身已 知的方法例如通过LAC(液体吸附色谱法(liquid adsorption chromatography)) 确定。
在加入到热塑性树脂中之后,链均匀性使得获得具有改善的流变学性能 并由此具有改善的机械性能(不论是在断裂伸长率、弹性方面还是在拉伸强 度方面)的热塑性组合物成为可能。
而且,引入苯乙烯单体不会降低组合物的机械性能,也不会降低共聚物 与热塑性基体的相容性。重要的是苯乙烯单体的含量不超过20%,从而防止 丧失与基体的相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克马法国公司,未经阿克马法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74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