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绝缘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880005414.6 | 申请日: | 2008-0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6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 发明(设计)人: | 萨普纳·布莱克本;斯科特·M·费希尔;克万·洪格拉达罗姆;罗伯特·J·霍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1/00 | 分类号: | C08L7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培善 |
| 地址: | 荷兰贝亨***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 及其 制备 方法 | ||
背景技术
电绝缘膜是薄的塑料片材,可如下器件的电子元件中找到:计算机、 膝上型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家用电器、音频设备、视频设备、电话、 收音机、发动机、发电机、电线、电缆,等等。为了更好地起作用,电绝 缘膜必须是阻燃性的。特别地,它们必须通过客观的阻燃性试验,例如在 保险商实验室标准(Underwriter’s Laboratory Standard)UL 94中描述的那些, “Tests for Flammability of Plastic Materials for Parts in Devices and Appliances”。历史上,如果用于制备电绝缘膜的组合物中不包含卤代阻燃 剂,则所述电绝缘材料难于获得所需的UL 94等级。
然而,最近已经期望降低或消除用于电子和电气设备中的卤代组分。 大量国家已经实施Waste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Directive(电 气和电子设备中废物的指标)(WEEE)和/或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Directive(危险物质限制指标)(RoHS)。WEEE涉及有毒电子废料 并设定了电气设备的再循环和回收目标,而RoHS限制了危险材料在电子和 电气设备制备中的使用。电绝缘材料中的卤代阻燃剂的引入使得它们难于 再循环。在消除卤代阻燃剂以便改进所述电绝缘膜的可再循环性和环境安 全的压力下,真的需要这样的塑料绝缘膜,该膜具有良好的阻燃性,但不 包含卤代阻燃剂。除了阻燃和电绝缘之外,所述电绝缘膜还必须具有令人 喜欢的外观和良好的常规可加工性。可加工性是指膜被无裂纹地切成各种 形状和尺寸的能力,以及膜通过切划(cut-score)或折划(crease-score)制造且被 折叠成三维形状的加工能力。已经发现,使用无卤电绝缘膜非常难于满足 所有这些性能要求。
发明概述
通过一种电绝缘膜减轻上面描述的以及其它缺陷,该绝缘膜包含:约 60-约93wt%的聚(亚芳基醚);约3-约15wt%的链烯基芳族化合物与共 轭二烯的氢化嵌段共聚物;和约4-约15wt%的三芳基磷酸酯;其中所述 电绝缘膜是无卤的;其中所述电绝缘膜具有约50-约1050微米的厚度;和 其中所述电绝缘膜具有根据UL 94薄材料垂直燃烧试验(Thin Material Vertical Burning Test)在51微米厚度测定的VTM-0可燃性等级、根据UL 94 垂直燃烧试验(Vertical Burning Test)在254微米厚度测定的V-0可燃性等级、 大于或等于10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根据ASTM D149在254微米厚度 在油中在23℃测定的大于或等于14,000伏特的击穿电压。
另一实施方案是一种电绝缘膜,其包含:约80-约90wt%的聚(2,6-二 甲基-1,4-亚苯基醚),其具有在25℃在氯仿中测定的约0.3-约0.6分升每克 的特性粘度;约4-约7wt%的聚苯乙烯-聚(乙烯-丁烯)-聚苯乙烯三嵌段共 聚物,其具有约200,000-约400,000原子质量单位的重均分子量;约6- 约10wt%的间苯二酚二(磷酸二苯酯);约0.5-约1wt%的线形低密度聚乙 烯;和约0.2-约0.8wt%的炭黑;其中所述电绝缘膜具有约50-约800微 米的厚度;和其中所述电绝缘膜具有根据UL 94在51微米厚度测定的 VTM-0的可燃性等级、根据UL 94在254微米厚度测定的V-0的可燃性等 级、根据ASTM D149在254微米厚度在油中在23℃测定的大于或等于 14,000伏特的击穿电压、根据ASTM D3763在254微米厚度测定的约2-约 2.3焦耳的Dynatup总能量值,和根据ASTM D2176在254微米厚度测定的 在纵向上耐受约80-约100次对折(double fold)的耐折叠性(fold enduranc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未经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800054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履带板质量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水电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