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供应器的散热构造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300374.5 | 申请日: | 2008-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93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彭允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汤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元宇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6F1/20;H02M1/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 为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土城***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供应 散热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供应器的散热构造,特别是指一种能够迅速导引内部发热零件的热量至外部,再利用空气的对流快速散热,同时亦可防止人体烫伤的新型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制造技术的不断精进,各样装置无不朝向小型化发展,例如,笔记型计算机、液晶屏幕等电子产品,为了节省更多空间,产品设计者更努力使装置本体以及其外围设备都朝向精巧化发展。
以常见的电子产品为例,由于有使用电力的需求,通常会配备有电源供应器提供长期而稳定的操作所需的电力,请参阅图1,为一现有的用于提供电子装置长时间用电需求的电源供应器,其中包括有一用于转换电力的电源模块30,配设在电源模块30外围用以协助散热的数个散热片40,以及收纳该电源模块30及散热片40的外壳50。
一般而言,这类型的电源供应器在应用上通常具有一个塑料材质的外壳50,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内部电源模块30所具有的发热组件31会不断产生热量,经由配置在电源模块30外围的导热件41加以吸收导引,再通过该散热片40、外壳50向外部排出。
可了解的是,该外壳50并不是个良好的热导体,若是所搭配的电子装置耗电量较大,本身将会发出更多的热量,在排除热量的过程中,将使的整个电源供应器呈现高温高热的不理想状态;因此在另一个修正的设计中,该外壳50配置有散热风扇51,同时在壳部表面开设通风孔52,强制将电源模块30所产生的热量向外排除。但是,如此就像熟习此技术的人所知悉,这样的设计明显较为复杂且体积不易缩小,同时也提高制作成本,而且容易因风扇的加强通风作用,吸引更多空气中的杂尘进入壳内污染电源模块30,这并不是我们所期盼的。
此后,在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70873号(即美国专利第6081425号案)中,又提及将上述的散热片40部份,改变设计成包覆于电源模块的外围,形成一种对内包围的导热壳体,以避免外部的水气及灰尘在散热过程中,随气流进入壳体内部产生对电路的污染,但该产品为了让空气有效与该导热壳体接触,乃在其外部塑料容器与内部包围导热壳体之间,形成提供气体流通的气室,并在该外部容器设置与空气联通的通气口,藉以产生加强空气对流的效果。如此,因该气室的存在,将相对地造成整物品体积的增大,而不利于物品日益小巧化的设计取向;且很明显的,该结构所能产生的直接散热效果仍不理想,因此,在该案的实施例中,亦设有风扇装置以加强其空气的对流速度,整体结构仍有待进一步的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直接接触外部空气,快速排除电源供应器内部发热组件的热量的电源供应器的散热构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供应器的散热构造,其包括一盒体及一外壳部,该盒体界定有一容纳一电源模块的容置空间,该盒体上设有导热件,该导热件与该电源供应器的电源模块的发热组件接触;该外壳部以其内面接触地覆盖结合在该盒体外表面;其特点是:所述盒体为高导热盒体,所述外壳部由低导热性材料制成,该外壳部的大部分区域形成具有内外相通的孔槽的栅状组织结构。
如此,经由改良设计的散热结构,能够直接接触外部空气,快速排除电源供应器内部发热组件的热量,防止传至高导热盒体散热表面上的高热直接对接触或拿取的人体造成烫伤;同时热量可经该高导热盒体与栅状组织所搭配形成的大散热面积,直接且快速地与外界空气产生对流而向外发散热量以提升散热效率,进而可维持各功率组件在较低温环境下运作,提高电源供应器的整体工作效率。
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新颖性、特点,及其它目的与功效,将在下文中配合所附图式的详加说明,而趋于了解;如图所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源供应器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源供应器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部份组件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栅状组织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高导热盒体 11盒部
12盖部 13容置空间
14、140导热件 141延伸部
20外壳部 21上壳部
22下壳部 211、221栅状组织
212、222孔槽 213、223封闭面
214、224凸肋组织 215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元宇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汤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元宇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3003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