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233647.9 | 申请日: | 2008-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28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 发明(设计)人: | 权宁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6/00;F21V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芳 |
| 地址: | 100176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器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固定部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为一种非自发光显示装置,因此需要设置背光模组来提供光源,根据背光模组中光源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侧光式背光模组及直下式背光模组。由于侧光式背光模组更利于轻薄化设计,因此业内广泛采用侧光式背光模组来制作液晶显示器。
图1为现有的液晶显示器的一侧剖面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1、位于液晶面板1上下两侧的偏光板2和3、以及位于液晶面板下方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薄膜10、灯组(未图示)、反射罩(未图示)、固定架(Mold frame)、反射膜14以及导光板(LGP)15。其中,固定架由上固定架131及下固定架132构成,上固定架131和下固定架132对合构成完整的固定架。灯组分别设置在固定架内部的两侧。导光板15设置在两侧灯组之间,用于改变灯组所产生的光的路径,使光入射至液晶面板。光学薄膜10设置在导光板15的上方,用于使入射到液晶面板的光更加均匀,光学薄膜10包括薄膜本体110和引导部120,光学薄膜10是扩散板(brightness enhanced film)和棱镜膜(prism sheet)等薄膜层叠而成的复合膜。反射膜14设置在导光板15的下方,用于将从导光板15下方射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15内。反射罩设置在灯组和邻近的固定架之间用于将灯组产生的光反射回导光板15内,反射罩大体上是一面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具有反射面及非反射面。
图2为现有的光学薄膜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及图3所示,光学薄膜10包括薄膜本体110和引导部120,引导部120通常设置在矩形的薄膜本体110的与灯组的长度方向垂直的两个边上,即避免设置在灯组的上方,防止其过度受热。一个边上可以设置几个引导部120。引导部120为具有开口的中空矩形结构,用于套在下固定架132上设置的凸起121上,起到固定和引导光学薄膜安装位置的作用。现有技术中,引导部120用于套设在凸起121上的开口的大小大于凸起121,横向和纵向分别留有一定的间距H、H’。预留这种间距H、H’的原因在于,防止背光模组内的灯组发光发热而使得光学薄膜膨胀时,光学薄膜不至于被凸起121阻挡变形,产生皱褶。
但是,恰恰这种预留的间距H、H’会在光学薄膜受到横向或纵向的震荡时,光学薄膜有一定的收缩空间,受震荡时,向图2中箭头方向收缩,向上部凸起成波浪状,失去平整性。若采用的光学薄膜为如反射型偏光增亮膜(Diffused Reflective Polarizer,简称DRPF)或DBEF等表面硬度较弱的薄膜时,形成波浪状的光学薄膜在波峰处与光学薄膜上方的液晶面板的偏光板发生摩擦,会对薄膜造成损伤。即使是硬度较高的薄膜,在受到震荡而形成波浪状时,如果遇到光学薄膜上方的一些细小异物(安装或运输时,摩擦和震荡产生的细小的碎片和灰尘等,这种异物的存在不能完全避免)时,也会受到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防止现有技术的光学薄膜在受到震荡时收缩形成波浪状的缺陷,提高光学薄膜的平整度,避免光学薄膜的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薄膜、固定架及反射罩,所述光学薄膜包括矩形的薄膜本体及数个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薄膜本体的对称的一对边上,并固定于所述固定架或固定于所述反射罩上或夹固于所述固定架和所述反射罩之间,所述固定部由至少一个翼部及至少一个颈部构成,每个翼部皆通过至少一个颈部与薄膜本体相连,且所述颈部的总宽度小于所述翼部的总宽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通过固定部固定住了薄膜本体,因此发生震荡时,薄膜本体不会收缩而形成波形,避免了薄膜本体与液晶面板发生摩擦受损的可能性,提高了背光模组的生产良品率。
2、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通过细长的颈部将翼部连接到本体,颈部起到了缓冲作用,使得灯组产生的热量集中在翼部,而难以传递到薄膜本体,使膨胀产生的皱褶只会在颈部较为严重,即使颈部也产生些微膨胀,但是对薄膜本体的影响甚微因此,减少了薄膜本体发生膨胀皱褶的程度,进一步保证了背光模组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液晶显示器的一侧剖面图;
图2为现有的光学薄膜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2336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